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4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6年經濟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完成了今年主要目標任務,使“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劃上圓滿句號,也為“十三五”時期發展順利開局和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會議強調,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要抓住關鍵點、打好殲滅戰。
1、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2、要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通過兼并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
3、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組合拳”。
4、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
5、要擴大有效供給,保持有效投資力度,著力補齊短板。
6、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7、要深化改革開放,繼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大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
8、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9、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抓好重大標志性工程落地。
10、要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知識產權。
這十大要點,著眼國內國外兩種環境、兼顧近期、長遠兩種目標的考量,為明年的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上述十大要點中,“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被置于第二位。這一“位次”的空前提升,被認為是中央近期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再度重申,體現了中央調結構思路的重大變化。
作為上述思路變化的重要背景,近年來,產能過剩已成為困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痼疾。大量“僵尸企業”的存在,擠占了大量經濟社會資源和更多新興產業的生存空間。可以說,未來一段時期,能否成功“殲滅”更多的“僵尸企業”和“絕對產能”,成為關乎經濟結構調整成敗的“關鍵點”。
事實上,能否成功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過剩產能,亦關乎有效供給能否得以擴大,兩者并行不悖、互為支撐。這便涉及本次政治局會議列舉的十大熱點中的第五條——擴大有效供給,保持有效投資力度,著力補齊短板。
與此同時,如前所說,對于“僵尸企業”的殲滅戰,也有望為更多新興產業的發展擠出寶貴的生存空間,為本次會議十大要點之一的“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掃清道路。
在鼓勵“雙創”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無疑是另一關鍵點。作為本次會議的第十大要點,會議提出,要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知識產權。這一進程的推進,有望為“雙創”營造更加公平和法制化的環境。
在對“僵尸企業”宣戰的同時,本次會議同時對成本過重的企業送出了“大紅包”——會議提出,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組合拳。
作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另一重要途徑,自去年以來,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成為中國經濟外交中的一個熱詞。大量事實證明,在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只要找準了利益的最大契合點,中國的優質產能就能為相關國家帶來從工業化發展到促進就業在內的一系列紅利。這便關乎本次政治局會議所開列的要點之九——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抓好重大標志性工程落地。
除了工業范疇的落后產能,同樣亟待被“殲滅”的“過剩產能”,就是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庫存。本次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并提出了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和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來擴大對住房的有效需求的路徑。相較于昔日一些地方被輿論詬病的“趕農民上樓”怪象,這一政策兼顧了城鎮化的發展與相關制度的完善,可謂切準了要害,找準了關鍵點。
在對上述要點進行部署的同時,會議同時明確了兩條“底線”——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這印證了本次會議中多次被提及的“積極穩妥”的態度,顯示了真抓實干、實事求是的政策理念。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