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讓更多人改變命運
自然界分布不均且有限的物質環境資源,決定了生物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即使是有思想智慧的人類,基于人人平等與均貧富的文明,也僅僅只能是建立在弱勢群體階層的向往,終究還是要活在人分三六九等的現實之中。歷史書里,貧弱者們組織在一起通過斗爭的勝利獲得話語權,然后把戰斗者標榜為英雄,把戰爭書寫為進步,像曾經的富強者們一樣,處心積慮地保護著既得利益。周而復始,每一次為命運的斗爭和變革之后,都促進了既得利益者的思維進化,運用更加高明的策略和手段保護自己,當然也會相對更多地分配給貧弱者們賴以生存的財物和教育資源,以實現更加長治久安的社會穩定和諧共處。盡管如此,由于生存環境因素的錯綜復雜,弱勢群體依然不會消失,也依然會頑強地通過努力和拼搏去改變命運,甚至于依然用抗爭的形式輪回。
當今,共享和平、反對戰爭,已經成為全世界人們的共同愿景。通過創新改變命運,是現代社會以和諧共處為主流文化的文明進步的標志。
在革命戰爭年代,不乏拋家舍業、投筆從戎者在戰場上沖鋒陷陣,那是一種保家衛國成就英雄的義舉。和平年代,有膽有識者在市場經濟中創業創新,未嘗不是一種用實際行動創造國富民強的英雄情懷。當下,在政治高度穩定的中國,隨著經濟穩步增長,代表民眾意志的文化和法治建設已經得到持續進步和完善,從而為人們提供了更為廣泛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并且鼓勵和支持人們勇于創新。這是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大好機遇,既能夠讓弱勢群體有著非常多的機會改變命運,又能夠讓眾多的不同群體創造更加強大的生產力,實現綜合國力的提升。從古代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技術的發明,到現代紡織、通訊、交通等領域的研制成果在世界領先,每一次技術創新的實現,都源自于自發的民間創造力,它們在改變了一群人命運的同時,也改變了全人類的生產生活水平。
創新的本身并非是復雜的、高難度的事物。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去學習和了解未知的知識和事物,從而尋找改變問題的方式方法并施之以行動、落實為成果,都屬于創新的范疇。
每天網絡和媒體上的大量信息讓人們知曉,中國持續三十多年超常高速增長的經濟,遺留下了非常多的社會問題,諸如人口、企業、環境、交通、分配等等,把中國帶入了一個急需變革的新常態。我們當下應當看到的現象是:一方面,過去巨大的低成本勞動力的人口紅利,給予了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工廠的機會,只要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通過模仿發達國家的工藝和技術,幾乎不需要創新,就能夠豐衣足食,同時也使得中國付出了負面問題較多的代價;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在積極主動地直面問題,頻率極高且全面地發布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去緩解和消化問題,寄希望于通過全體國民的力量改善現狀,這無疑給予了所有國民同等的創新機會,也唯有創新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減稅、取消資質以降低企業經營創辦的門檻,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以夯實實體經濟,供給側改革和減少產能排放以改善生活環境,實施“一帶一路”工程以形成更大格局的經濟面,精準扶貧以縮小貧富差距,以及十三五規劃中一系列的宏觀和微觀政策,無處不顯現出對創新的激勵與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問題面下顯露著廣泛的創新點,任何一個敢于挑戰和勇于探索的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投身于創新,通過創新實現更大的人生和社會價值。例如我國急需面對解決的環境問題,其中包括的重要一項就是對“揚塵”的治理。在如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一年四季隨處可見滿眼綠色的草坪,幾乎沒有一塊裸露的地表,灰塵也就無從揚起。相比之下,僅僅在綠化植被方面,我們就有足夠多可學習和借鑒反思之處,如何通過創新種植技術和植被物種去改善環境。
“工匠精神”是創新中不可或缺的主體
人們多年來崇尚的“工匠精神”,同樣是創新中不可或缺的主體,創業者們通過經年累月點滴積累的經驗實施持續改進,去不斷滿足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使得創新成為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永續生存的利器。
中國當前形勢大好的推進改革熱潮,與全世界范圍內非常快速的技術變革相呼應,社會上涌現了大量的新團隊、新模式、新思維,如火如荼地上演著各類創業秀、創新秀、成功秀,津津樂道于“豬在風口上都能飛起來”的話題。創業者的激情常常源自于對財富和成功的追求,而要真正做成一項事業,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遠比激情更加重要。另外更加重要的是,需要選擇一個適宜的時機讓自己成為幸運兒。從諾基亞、尚德和互聯網行業層出不窮的新老企業失敗衰亡案例中總結可知,被對自身過高的估量、對市場超前的估測、對創新過高的期望沖昏了頭腦,忽視或降低了對困難和風險的防范,是他們的共同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之于創業也應當是同理。創業需要的是長期一絲不茍的認真實踐和持續改進,任何過高、過快、超前的樂觀預期,都難以保證不夾雜著虛造的成分而無法落實。當然,世界知名品牌的企業也有著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能夠向市場提供極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使其擁有更多忠實的消費者。這些世界知名品牌,無不是通過幾十年、上百年的人才和技術積累,才造就了難以超越的創新格局,美國3M、日本豐田、德國西門子、中國華為均屬此類。溫故而知新,可以讓一個人的知識循序漸進增長;積累而創新,能夠讓一個企業的經營永續健康發展。
對于企業或組織而言,創新是一種能力,我們可以把它稱作為創新力,在本質上,其比企業的生產力提高了一個智力的水平,就是需要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能力的人,充分發揮他們的思想智慧,結合使用生產資料,形成更加強大的力量,去創造價值和改造自然。企業創新是一項全員參與的系統工作,它需要包括管理、研發、生產、營銷、財務在內的所有平臺崗位獲得認知并執行,用較低的成本創造較高的附加值,以保證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在企業的研發成果中,高成本投入產生高價格高價值的產品很容易實現。相反,低成本投入產生低價格但高價值的產品就非常困難。就像我們日常食用的食品,如果在原料中混入各種食物添加劑,極易加工出色香味俱全且價格高昂的食品。如果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考量,禁止添加劑的同時做出上好的食品,追溯生產源頭,在食品原料和制作工藝上下功夫,其生產成本也能夠得到控制。要實現這種顯而易見的、有益于社會且可持續的創新力,則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創新體系,滲透到全過程的企業經營中,達到企業內外部縱向與橫向緊密銜接來驅動創新。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滾滾潮流,前進道路上任何一堵保守和阻礙的高墻,可能很難被改革的力量推翻,但終將被創新的潮流淹沒或瓦解。在中國一百多年的近代歷史中,持續不斷地革命、改革,使得中國人民徹底從過去幾千年貧窮落后的舊社會走向今天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歷史上涌現出一批如梁啟超、魯迅、茅以升、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任正非等各領域的杰出人才,細究這段歷史,思想、體制與技術的創新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創新,該如何去打破幾千年來形成的固有傳承和既得利益。因此,萬眾創新已經被當今的中國核心領導集團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 但是,創新對于企業而言依然面臨著巨大的阻力,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諸如: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才匱乏并且薪酬高昂,基礎性研究得不到重視但投入較大,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導致競爭泛濫無序,傳統體制政策使得新產品開發周期過長,公共性質采購不愿意承擔風險,傳統業態者堅守固有利益陣地而致使新產品推廣應用艱難,各行業投機性利潤機會較多而從業者們心態浮躁……種種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企業創新中高成本、低產出的重要因素,都需要推動創新的政府部門在政策和體制上加大改革力度。雖然創新面臨著諸多阻力和問題,但千百年來人們都對新生事物滿懷探索興趣和認知欲望,這些問題并不會影響大眾需求者們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熱情。就象今天的智能手機、3D電影、電動汽車、網絡購物風靡世界,新技術新產品能夠為各行各業創造出具有獨特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并產生豐厚的利潤,這必定會促使創業者們在任何艱難的環境中,都能為了創新而砥礪前行。
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津津樂道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所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其根源在于發達國家在若干年前,就領先于其他國家的保守思想而大力開拓創新,用工業革命的思維和行動迅速崛起。拳腳敵不過刀劍,刀劍敵不過槍炮,槍炮敵不過核彈,落后者挨打是不爭的事實,唯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勝出和持續勝出。在創新的道路上前行,是各行各業保持永續生存和活力的不二選擇,否則只能注定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則中自生自滅。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