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時間不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放在12月中下旬才召開,或意味著今年各種各樣的情況比較多,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來進行梳理。和近幾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同的是,今年的經濟工作賦予了雙重的使命,一個是要配合“十三五規劃”做好全面的經濟部署,一個是通過經濟工作會議破解各種難題。
逐條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幾句話,可以發現: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意味著要認清大局,一切從穩定發展出發;產業政策要準,即不僅要針對問題找解決方案,還要追溯問題的源頭將問題看清楚,制定更為準確、更有效果的產業政策,以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微觀政策要活,即發展需要實事求是,不能將各種政策相互亂用,要做到有理有據,是微觀政策其實可行,方能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改革政策要實,即改革不是光喊口號,而是不斷根據發展進行新的調整、不斷進行新的改革,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讓改革引領全面發展;社會政策要托底,即需要以社會作為底線,穩定住改革進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守住民生底線。
破解難題的關鍵在于結構性改革,以此來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也是新常態經濟中的必經之路。新常態下該怎么做?推進供給側改革是一大重點,也是一個與傳統供給派不同的理念,供給側改革是以需求為目標,以創造有效供給避免產能過剩以及資源浪費,實現對要素扭曲配置的矯正。在實施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同時將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各行各樣逐步開始實現創新驅動并進行產業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并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并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實現供需、經濟、環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好轉。
當然,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還必須保證經濟的穩定運行。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對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極有可能滿盤皆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
只有穩健發展,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因為一旦出現金融風險,我國的經濟發展恐將受到阻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全方位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被寫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中,意味著領導層已經意識到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嚴峻性。
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篇文章、幾項政策就能搞定的,要從整體入手才能扭轉困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因此做出了全面的產業布局,如要加大力度化解產能過剩,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要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穩定房地產市場,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要培育發展新產業,要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要抓好農業生產等等。這些問題都關系到民生大計,為此也提出了2016年經濟的五大任務——削減工業產能,去庫存化,去杠桿化,降低企業成本和改善薄弱環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什么要把削減工業產能放在第一位?這是因為產能過剩是當前中國經濟下行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中國經濟向內需拉動方向轉變的過程中,產能過剩問題亟待化解輸出。綜合來看,產能過剩問題首先應該依靠市場化的手段,通過兼并重組等市場行為,讓一些企業死亡或者重獲新生;其次是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國家產能的合作,將中國過剩的質優價廉的產能輸送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建設中;最后是通過推進中國及其周邊國家的城鎮化、工業化建設等方式,以供給創新手段推動經濟強勁增長,間接化解過剩產能。
此外,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改革同樣需要引導,因此“一帶一路”建設、自貿區也被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通過這些對外開放的布局,有助于優化對外區域布局、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間科技合作與交流,從而加速我國“走出去”的步伐。內部的改革也需要刺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便是終點,這將有助于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并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
在全球經濟依然低迷的背景環境中,我國今年發起建立了亞投行,人民幣成功入籃SDR,都證明了我國綜合國力、經濟實體以及全球影響力的增強。如今,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全新的理性階段,在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必然將進一步以穩為主,逐漸扭轉人們繼續關注GDP的習慣,實現穩中求進、穩定發展、防范并化解各種金融風險,在經濟平穩增長、質量高于數量的背景下,我相信中國必然能在預期內實現全面小康,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