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在北大國發院舉辦的“全球創新論壇2015年會:創新驅動未來”上發表的演講。
創新可以從各個角度來解讀和探討。我關注的是創新跟中國經濟的關系。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創新有利于對沖經濟下行。
首先看一下經濟下行的原因。2007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中國經濟的季度增長率最高在15%以上(年率)。今年一季度的增長率是7%,差不多相當于最高水平的一半。經濟下行的首要原因是全球需求的相對萎縮。去年3月份定下的出口增長目標是7%,年終實際只有2%。除了需求的萎縮,國內成本的上升也影響了中國出口的競爭力。我們的人工更貴了,土地更貴了,方方面面的要素都更貴了。這也是經濟增長的結果。
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創新提高生產率。今天我們的人均收入還是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現在我們就喪失了出口優勢,以后還怎么發展?解決的辦法就是提高生產率。如果生產率上升的速度比工資慢,市場競爭力就處于劣勢,反之就能處于優勢。比如華為做的基站非常小,2G、3G、4G都可以用,就很有競爭力。很多競爭對手的基站是分開的,2G只能用2G的基站,3G只能用3G的基站。華為基站競爭力的背后是算法的改善和科研的投入。
創新也可以體現為組織形態的改變。海爾是一個大型的、傳統的家電企業,以前層級很多,一線的想法經常到不了老板那里。近期在張瑞敏的推動下,海爾實現了組織形態上的扁平化,成為一個創業平臺。年輕員工如果有想法,不需要層層上報,而是可以自己出一部分錢,海爾配一部分錢,很快就把想法訴諸實施。這個改變是很有風險的。張瑞敏歲數也不小了,已經功成名就,能做出這樣的改變非常不容易。但是通過組織形態的改變,海爾確實推出了一些新產品。比如為了滿足孕婦的需求,他們做了一種投影儀,可以將內容投影在天花板上,讓孕婦躺在床上就能看電影、新聞、微信,市場反應非常好。再比如他們推出了一種微型洗衣機,可以對衣物的局部進行清洗。
營銷渠道也可以創新。中國的市場很大,營銷渠道需要很多投資,管理也很困難。但小米就不需要營銷。小米在技術上跟蘋果、華為還有差距,但是他們的長處是把那個價位的產品做到精益求精。他們把售價降到比成本高一點,讓顧客覺得性價比高,通過口口相傳形成粉絲經濟,比廣告的效果更好。新產品推出來后,很快就被搶光。這樣小米就不需要鋪底資金,不需要到處建營銷渠道,創造了利潤空間。
由于美歐經濟低迷,中國出口就會受到影響,但是也可以通過創新來應對。金融危機之前,七國集團在全球總需求中的份額是68%,現在降到了45%左右,新興市場的份額明顯上升。問題是我們的出口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發達國家。中國人腦子里的外國就是發達國家,愿意去紐約、去巴黎,不愿意去新德里,市場開拓能力不強。
新興市場跟發達國家的差別在于他們有潛在的購買力,但是基礎設施不足,需要的產品運不進去。所以一帶一路是戰略性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戰略性的,有利于改善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新疆幾家民營企業在走出去之后,幫助當地修路,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幫助當地修建碼頭,很受當地歡迎。下一步不能單純靠制造促進出口,還是要靠對外投資帶動。除此之外,出口還需要金融的配合,可以提供賣方信貸。中國有制造能力,有建設基礎設施的隊伍和材料,有外匯儲備,需要充分利用。
創新不單單是技術創新,也涉及到制度創新。最近李克強總理問上網費為什么這么貴、網速為什么這么慢。這是因為在全球范圍內相比,我們的競爭不夠激烈,沒有力量推著提供商在性價比上進行改善。八項規定以后,官員不吃喝了,省下來的錢可以用在改善網速上。深圳討論怎么增加競爭力,我們的一個建議就是網速比別的地方快,讓人離開深圳后就想回來。這就是競爭力,不是一家企業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整個國家在國企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如果不改革,我們很多競爭力就會消失在無形當中。
我們很多稅費偏高,服務質量偏低,都需要通過創新解決。臺州一家民營小企業的舉動引人深思。他們把紙杯的生產放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在邏輯上不容易理解。實際上他們算得很清楚。那里的土地比中國便宜,電價比中國便宜。美國招商引資的力度跟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一樣,有很多優惠政策。工廠開業時,副州長都去出席,讓企業主很自豪。唯一比中國貴的是人工,但是他們勞動生產率高,而且紙杯生產成本中人工所占比重小。紙杯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在當地生產還可省下運費。受此啟發,我最近在做一個研究,希望走出去的企業,不管去哪里,都把當地的參數報過來,比如土地價格、人工、稅費、到政府辦事容易不容易。政府,服務單位,包括高校和科研機構,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把妨礙生產力、妨礙競爭力的問題一項一項有針對性的解決。
好多制度上的變化不是自上而下推動的,而是自下而上拱出來的。IP電話就是一例。福州馬尾區一個民營企業最早把IP電話作為促銷手段,發現很受歡迎,就開始經營IP電話。當時國際長途電話每分鐘28-35元,他們的IP電話一分鐘4.8元。當地電信局告他們擾亂市場、謀取暴利。初級法院判他們敗訴,福州中院最后判非法經營證據不足,發回重審,因為立法的時候還沒有IP電話。電信部門的第一反應就是在電信條例中,寫明IP電話國家專營,而第二個反應就是推出了國家電訊公司,提供IP電話,價格是一分鐘4.8元。這就是一個技術進步和制度改革引發成本下降的案例。微信又是一例。一年前,電信公司想對微信收費,后來沒有實行,這反映主管部門的觀念有了可喜的變化。最近我關注的是滴滴打車。出租車生意不是流水線,而是有高峰和低峰。在傳統的出租車模式下,總有一些時段供不應求。互聯網租車解決了供給問題、信任問題、效率問題,用戶體驗很好。城市管理當局一定要跟互聯網租車做斗爭嗎?為什么不用他們造福所有的城市出行需求者?這種創新會在下一個階段對沖經濟下行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金融制度的創新空間也很大。我們的金融仍然以間接融資為主。如果經濟好,回報率高,貸款需求非常旺盛。等到經濟不好了,原來覺得很低的貸款利息就變得很高。間接金融會放大經濟波動。對沖的辦法在20年前就寫進了中央文件,就是要發展直接融資、股權融資。股權融資在經濟好時回報高,在經濟差時回報低,能夠起到相當于穩定器的作用。現在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通過資本市場把最有潛力的小微企業識別出來并進行支持。
科研人員需要有創新的空間。過去中國一直是后發國家,主要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進行創新,是跟隨性、仿制性的創新,指哪打哪。在創新的過程中,有很多考核機制,要填很多表,在開始之前就要說明能夠做出哪些創新。現在中國處于這樣一個時點,面臨創新模式上的改變,原有的做法在今后很長時間內還會占很大一部分,但還需要探索未知的世界,需要不一樣的創新機制。當年聶榮臻搞兩彈一星的經驗有兩條,其中一個就是沒有政治學習,不搞政治運動,不干擾科學家的連續思維;另外一個就是給科研人員提供好一點的伙食,養好他們。當然前提是挑出視科研為生命的人。這值得我們學習。如何探索未知的世界,如何把好的想法變成產業和競爭力,這些問題是比對沖經濟下行更長遠的考慮。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