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邁向“中國制造2025”十年旅程的開端之年。在這一全新的十年旅程中,制造業企業肩負著完成自身業務轉型,從而推動整個產業戰略轉型的重要使命。其中“人才”問題,即建立與培養多層次的制造業人才體系,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礎和戰略支撐。領英中國基于領英平臺上的制造業人才大數據,圍繞當前我國制造業人才儲備與供需狀況,發布了《中國制造人才白皮書》,對我國制造業六大類行業中人才的分布情況、人才儲備與流動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包括機械與自動化、國防與交通運輸設備制造、信息技術、新興醫療制造、新材料制造、能源與環保。此報告旨在為企業與相關機構吸引目標人才,制定人才發展戰略提供參考。
機械自動化與信息技術人才數量多,新興醫療制造人才學歷高
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在領英中國平臺上的六大類制造行業人才數量約為248萬,其中機械與自動化人才、信息技術人才的數量各達到70萬,相對最多。
從教育背景上來看,六大行業人才在學歷分布上存在較大差距,其中擁有本科學歷最多的是機械與自動化人才,占該行業人才總數的67.6%。相較于其他五個行業,新興醫療制造業擁有博士學歷人才最多,占比19.5%,而機械與自動化行業人才中只有3.1%擁有博士學歷,占比最低。新興醫療行業涵蓋了生物技術、醫療設備制造、制藥等領域,對人才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知識素養普遍要求較高。《中國制造2025》中也指出,醫療制造業急需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以及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和產業化水平,這也將進一步促進新興醫療行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除此之外,國防與交通運輸設備制造行業MBA的比例顯著高于其他行業,這主要是由于當前我國汽車行業正處于飛速發展和戰略轉型中,尤其需要具備較強戰略意識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引領企業在復雜環境中做出快速準確的戰略決策。
制造業人才不愛跳槽,但十年以上資深人才在流失
領英此前發布的《中國職場跳槽報告》中顯示,制造業人才相對互聯網和商業服務等行業來說,平均在職時間相對較長。此次發布的《制造業人才報告》顯示,制造業六大重點行業的人才平均在職時間為31.3個月,其中信息技術人才的在職時間為29.7個月,在六大行業中人才跳槽最快。新材料制造業人才跳槽速度最慢,平均在職時間為33.3個月。從職能分布上來看,在六大行業中,銷售與工程類職能的流動率排名較高,這與職能的分布比例有一定的相關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興醫療制造人才的職能流動率排名中,研究型人才流動率排名第二,可見該行業對研究人才的爭奪之激烈。總體而言,國內的醫療制造企業個體規模小、實力比較分散,加上進入門檻高、市場先入者形成的渠道壟斷和原有的行政壟斷,都導致僅靠渠道驅動的市場擴張日益困難。若要實現長期發展,產品和專利的研發是根本之道,而作為學歷和素質要求較高的行業,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端研究人才本屬稀缺,因此企業的激烈爭搶帶來流動加劇也不足為奇。
另外,雖然相較其他行業,制造業人才流動情況比較穩定,但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資深人才流失現象卻較為明顯。六大主要行業中,10年以上資深人才離開制造業跳槽到其他行業的比率平均超過了40%。如何更好的留住資深人才,將他們的經驗轉化為企業的價值,是制造業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制造業人才“跨界”傾向高科技,供需之間尚存矛盾
當前,全球制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高科技行業人才為代表的跨界人才開始越來越多的受到制造業企業的青睞。
領英報告中也分析了制造業六大重點行業與其他行業領域之間的跨行業人才流動情況,但其中僅有機械與自動化行業在吸引跨行業人才方面比較明顯,2015年流入該行業的人才中有76.6%來自于制造業以外的其他行業,但其余五個行業在這個指標上的占比都低于40%。在當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我國需要大量的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計算機進行機械產品的輔助設計,又能應用數控技術進行制造的綜合類高技能人才,這或許是機械與自動化行業最需要跨界人才的原因之一。
然而,當前制造業對于高科技人才和綜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是否與制造業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匹配呢?在領英2015年10月發布的《行業人才吸引力指數報告》中顯示,制造業中的兩大類別——電子行業與重工制造行業對于人才的吸引力指數均小于1(行業人才吸引力指數小于1,說明行業人才流入數量低于行業人才流出數量),遠低于互聯網和金融行業,這表明制造業人才供需之間還存在一定矛盾。除了薪酬待遇、職業發展機會等因素,雇主所在行業的發展大勢也是人才選擇一家雇主的重要考慮因素。因此這需要更多企業與行業機構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積極打造“中國智造”的形象和光明前景,另一方面,需要企業提升雇主品牌的建設,將企業形象和文化積極地傳播出去。
從2025到未來,培養人才積蓄力量
對于制造行業來說,除了積極吸納跨界人才,留住資深人才以外,對下一代人才力量的儲備和培養也很重要,這些人才將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新興力量,甚至決定了2025以后中國制造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下一個起點。領英報告也分析了當前我國制造業人才在高校中的儲備狀況。從當前制造業所需的專業上來看,工程類專業的人才最受青睞,包括電子電氣工程、機械工程,以及生物化學工程,其次是計算機科學專業。
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投資于核心技術的研發,企業對技術類人才的招聘也從單一的以工科為主、重視人才的實操技能,逐漸加大對理科的關注、重視人才的基礎理論水平。當前,以清華大學為首、位于北京、華東及華中地區的國家重點高校在此類專業的培養力度和師資力量上都較突出,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華東地區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地區包括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對于企業招聘負責人來說,在招募應屆人才時可重點關注這些高校。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