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快推進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在成都召開,四川將大力推動全省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升。“十三五”時期,四川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壯大市場主體為基礎,以優化發展環境為保障,著力做多做大、做優做強民營經濟,力爭到202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8%左右,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5%左右。
加快培育更多市場主體。一方面,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幅度放寬創業條件,降低創業成本,鼓勵和引導大專院校畢業生、農業轉移人口等自主創業,吸引外派勞務回國人員和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成為創業資本,形成千軍萬馬發展態勢。加快推動個體工商戶提升發展,鼓勵引導其升級為現代企業。支持各類開發區、縣域工業園區創辦創新基地,加快培育各類創新孵化器,力爭每年新創辦企業20萬戶以上。另一方面,要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推出一批重點招商項目,引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行業龍頭民營企業;實施好“川商回家”工程,引導川籍企業家返鄉投資。在財政、用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讓優秀民企和創業人才進得來、留得住。
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發展民營經濟,既要培育“參天大樹”,又要推動“百花齊放”。要對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多一份關心、多一些幫扶,開展包容性監管。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用好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實施好促進小微企業貸款增量獎補、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補貼、鼓勵直接融資等財金互動政策,從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以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方式向小微企業供應土地,并鼓勵小微企業入駐工業園區,租賃使用標準廠房。要推動小微企業梯隊成長,深入實施中小民營企業重點扶持工程,每年重點支持500戶“小巨人”等骨干中小企業和1000戶科技型、成長型中小企業及1000戶文化創意培育型小微企業。要積極推進龍頭企業帶動小微企業發展,通過資金項目支持等方式,鼓勵大企業對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小微企業為大企業搞好生產配套,雙方逐漸形成緊密合作的伙伴關系。
著力推進民營企業提質量創品牌。要推動質量對標提升,引導民企對標國際國內同行業標桿企業和先進標準,找準差距,改善工藝,推進企業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加快標準升級,努力培育“四川造”產品競爭新優勢。要加快實施民營企業品牌提升培育行動計劃,鼓勵民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不斷提品質、創品牌。引導民企積極申請地理標志保護,加快培育本土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爭創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支持“中華老字號”做大做強。要加強品牌宣傳推介,組織民企積極參與“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等市場拓展活動,擴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要加強對民企知識產權和品牌商譽的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
積極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要推動民企走綠色、循環、高端發展之路,鼓勵民企主動淘汰行業落后、低效和過剩產能以及落后裝備工藝,加大企業生產流程、生產工藝等改造投入,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進一步提高裝備及生產、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要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積極開展與大專院校的協同創業創新活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產品。要鼓勵民企進行戰略性調整,積極參與“軍轉民”“民參軍”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依托“一帶一路”戰略,支持有條件的民企“走出去”,在更大范圍集聚發展資源,開拓新市場。要鼓勵民營企業強強聯合、兼并重組,培育更多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競爭力強的民營大企業大集團。
有序促進民營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四川省民營企業中,中小企業、家族式企業都占90%以上,企業制度還停留在傳統模式階段,制約企業長遠發展。要堅持“市場主導、企業自愿、政府引導”的原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以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治理規范、管理科學為特征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民企實現產權結構向股份化轉變、企業決策向民主化轉變、企業班子向職業化轉變。支持民企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斷提高民營資本證券化水平,推進一批民企上市。更加注重發揮黨組織在民企發展中的作用。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