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8.2%,這是我省11月工業用電量的同比增速。這是今年全省工業用電量增速的新高,也將全省工業用電量的累計增速再次拉正。工業用電量這一重要指標的趨勢性變化背后,是全省工業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工業經濟平穩運行“面子”好看,緣于“里子”的優化調整。
從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面子”,探究“里子”變化
8.2%,這是我省11月工業用電量的同比增速。這是今年全省工業用電量增速的新高,也將全省工業用電量的累計增速再次拉正。
工業用電量這一重要指標的趨勢性變化背后,是全省工業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面子”好看,緣于“里子”的優化調整。“加快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加速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是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著力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陳新有如是說。
工業大盤彈“新”調 必須加快新動能的培育
從“鋁”到“鋁空氣金屬燃料UPS(不間斷電源)”,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傳統金屬原料玩出了“黑科技”。
“30公斤鋁能續航1000公里。成本每公里0.45元,比燒油劃算。”東深新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鋁的附加值不高、市場有限,但是鋁空電池就不一樣了,僅在通訊基站、醫院、電視臺的應急備用電源領域,鋁空電池就有“千億市場”待開發。
傳統老路走不通,必須開辟發展新路
“四川工業的特殊結構,決定了要保持平穩運行必須加快新動能的培育。”陳新有介紹,全省先進制造業占比低于全國平均10個百分點左右,“不論是穩增長還是調結構,四川工業經濟都需要提高質量和效益,加速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形成。”
加速蓄積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并不意味著對傳統產業的放松。“四川工業經濟近年來的平穩運行恰恰表明,傳統動能的恢復性增長與新動能的加快勃興,對于工業經濟穩定增長來說缺一不可。一方面,傳統動能在當下仍是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而加快形成的新動能是方向和未來。”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鄧翔如是說。
今年以來工業經濟運行同樣佐證這一觀點:前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9個百分點。
從產業到技術 做好新動能培育的“多選題”
12月1日,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電池廠廠長翟緒錦喜悅地說:“成都公司的太陽能電池片產量已經達到了230兆瓦,產值3.5億元。”距離百公里之外的樂山五通橋,新一輪技改完成的多晶硅生產線也同樣繁忙。
從多晶硅加大技改投資再到延伸產業鏈生產太陽能電池片,通威的產業選擇正是為了加速培育推動企業發展的新動能。
對于全省工業經濟而言,培育工業經濟發展新動能也是道“多選題”。
產業結構調整是重要著力點。最具標志性的當屬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的提出。
2014年7月,省委提出,通過篩選確定、重點發展一批高端成長型產業,頁巖氣、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尖子”成為了尋求產業發展新突破的新產業增長點。
不僅如此,我省還提出結合產業發展新趨勢,推進軌道交通、生物醫藥、石墨烯、玄武巖纖維等重點產業加速發展,將產業發展大盤調高、調新。
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同樣重要。2015年10月,省政府印發《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今年初,我省提出以制造業高端領域為重點,以七大工程為具體抓手,以試點示范起步,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制造業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制造業從價值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躍進和攀升,必將為工業經濟發展蓄積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新動能發展壯大有其內在規律,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市場和政府的協同發力。”鄧翔認為,四川的“多選題”做得不錯。
從單一發力到協同發力 新舊動能形成“雙引擎”
從傳統動能的單一發力到新舊動能加速切換的協同發力,形成新的“雙引擎”,四川工業經濟正刮來一股“新”風。
12月8日,首列“四川造”空鐵列車在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竣工下線,這輛車也是我國首列商品化新能源空鐵列車;一周前,四川軌道交通產業項目在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項目投產后,預計近期將達到年產值50億元…
軌道交通產業之外,我省信息安全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加速發展,形成拉動工業經濟的新增長點。
數據顯示,工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4%,增速高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比下降、增速回落。
目前,我省工業經濟大盤中,七大優勢產業占比80%以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17%左右,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另一方面,技改投資的加快推進也讓新動能加速聚集。今年以來,全省工業及技改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扭轉過去兩年低增長的被動局面。1-10月,全省工業投資累計完成6790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全國高7.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8.3個百分點。完成技改投資5014億元,同比增長14.0%,比去年同期高7個百分點。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方面預測,全年可完成工業投資8000億元、技改投資6000億元。“加大投資力度,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要進一步開拓產品線,提高產品檔次,提升產業競爭力。”陳新有介紹,工業經濟加速轉型發展,四川奮力做好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
新舊動能的加速轉換,成為了“十三五”開局之年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亮點之一。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