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日前表示,今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各方對推廣PPP的反應日益熱切,PPP項目迎來了“落地年”,一些開始運營的PPP項目顯現出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史耀斌是在全國財政系統PPP工作推進會暨示范項目督導會上作上述表示的。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末,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入庫項目10685個,總投資12.7萬億元,其中進入執行階段的項目1014個,總投資1.72萬億元,落地率26.8%。其中,僅6月至10月份就新增落地項目395個、新增項目總投資6600億元,項目落地速度明顯加快。
史耀斌也表示,在取得成效的同時,PPP改革仍然面臨著觀念轉變不到位、改革發展不平衡、民營資本參與率不高、部分項目實施不規范、法律保障和政策銜接不健全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
史耀斌指出,部分地方片面追求投資和GDP增長,不加區分地擴大、泛化PPP模式的使用范圍,甚至將一些純商業化項目硬套PPP模式,并對社會資本承諾過高的回報率,這不符合社會資本合理盈利而不暴利的要求,會損害公共利益。
引導民營資本參與提供公共服務,是PPP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從實際進展看,目前民營資本參與PPP的積極性并不高。”史耀斌分析了其原因:一些地方不愿意和民營資本打交道,認為不可控、風險高,加上項目操作復雜、技術要求高,與民營資本合作會面臨較大的審計、輿論壓力;對民營資本的權益保障不足,主要是法律保障不足的問題;民營資本自身能力有待培育。“目前除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較為成熟的行業外,不少領域特別是交通軌道領域缺乏有實力承接PPP項目的民營資本,客觀上造成國企特別是央企唱主角的現象。”史耀斌說。
史耀斌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在兩個“強制”試點、提高項目落地率、推動PPP規范運作上實現突破。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