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省市已經開始對“僵尸企業”進行清退。據悉,重慶市金融工作會已經確立了針對該市國資系統旗下200家“僵尸企業”的清退方案,不搞“一刀切”式的大規模退出,防止處置不當引發新的風險。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各地清退僵尸企業還未出現較大成效,“僵尸企業”最終退出市場即市場出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面較廣,清退難度較大。
“一方面,僵尸企業的類別較多,不能進行 ‘一刀切’,這為政策的推動、落實造成了一定阻礙;另一方面,清退僵尸企業政府需要反復與僵尸企業員工進行溝通、協商,以降低清退僵尸企業所帶來的失業等負面影響。”郭凡禮表示。
就煤炭行業而言,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至11月份煤炭產量33.68億噸,比2014年同期下降3.7%。2015年11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1619.17萬噸,同比下降了23.0%,而煤炭出口量35.17萬噸,同比下降22.9%。
中信建投研究員李俊松表示,測算國家用于煤炭鋼鐵工業調整的專項資金可能達1100億元,煤炭約700億元。未來,供給側改革和清退“僵尸企業”政策力度可能加大,國家也將加大財稅支持和金融扶持。
華創證券分析師齊晟表示,目前,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已處于持續虧損狀況,石油、石化、建材等行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清退持續虧損企業和產能過剩企業是供給改革的重要舉措,通過深化改革提高企業經營效益,最終達到優化市場結構的目的。在行業出清的過程中,產能過剩及虧損行業個股風險需要投資者重點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過剩產能的逐步出清,這些行業大浪淘沙,留下來的企業更有生命力,而這些企業發行的信用債的信用風險也有望下降。因此,在清退 ‘僵尸企業’過程中,對股票和債券意味著風險的釋放,而到了清退尾聲則意味著股票和相關債券的投資機會也隨之到來。”齊晟表示。
郭凡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為了維護“僵尸企業”清退穩定,政府應該使勞資關系能夠得到合理對待,妥善解決員工失業問題,并使企業產權能夠得到有效保護。許多“僵尸企業”難以清除,勞資關系不易解決是根本,必須重視協調勞資關系。同時在推動并購重組時,收購方也需要對“僵尸企業”的產權進行客觀評估。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