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軟件服務業規模體量約占全國的4.8%、中西部地區的32%和西部地區的47%,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五位,并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軟件服務業發展的領軍標桿城市,在全國軟件產業版圖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經過多年發展,軟件服務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戰略性、先導性、基礎性和支柱性的產業,有力地促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撐了智慧城市、“互聯網+”等信息化應用。
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軟件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5%,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產業規模達2720.4億元(其中,軟件業務收入2050.7億元),約為“十一五”末(984億元)的2.76倍;軟件服務業占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達44.1%,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約6.65%。
隨著我市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養引進人才、著力培育新興業態等,軟件服務業規模不斷壯大、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知名度顯著提升,打造“世界軟件名城”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產業鏈加速整合 全市軟件類創新機構達180家
核心
提要
軟件產業的市場競爭已經從單一產品、單項服務的競爭發展為全方位的產業鏈競爭,而作為支撐成都產業發展、城市運行、社會服務的基礎性產業,軟件產業已經成為引領成都經濟轉型的戰略性產業。
作為支撐成都產業發展、城市運行、社會服務的基礎性產業,軟件產業已經成為引領成都經濟轉型、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戰略性產業。致力于打造“世界軟件名城”的成都,已經不僅僅滿足從單一產品、單項服務的競爭,而是轉向發展為全方位的產業鏈競爭。
要實現產業鏈的整合創新,離不開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只有加快打造產業生態體系,進一步強化產業鏈整合能力,才能適應硬件與軟件、內容與終端、應用與服務一體化整合發展的趨勢,不斷滿足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的系統應用要求。
以三泰控股為例。去年10月,三泰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三泰電子聯合成都數聯銘品成立了三泰銘品公司,積極開展金融服務大數據業務。不僅如此,三泰控股還參股公司四川金投旗下“金惠家”品牌,已取得互聯網保險代理業務等資質,與“金寶盟”的融合將展現巨大協同效應。
“我們將繼續鞏固在金融電子設備及外包服務領域的傳統優勢,并對交易銀行業務、企業征信業務領域進行深入拓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以“速遞易”智能快件箱為切入點,通過多維度、多領域服務,建立從城市到社區、進小區進家庭的全生態、基于互聯網的、開放的24小時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并將線下流量引入到“金保盟”“愛意汽車網”等多個互聯網平臺,實現流量導入,流量變現,推動三泰虛擬金融服務建設實踐。
經過多年發展,我市軟件產業涌現出一大批骨干企業。如任我行在國內中小企業管理軟件市場上長期占據優勢地位,振芯科技、億盟恒信等企業在北斗導航領域顯示出較強實力等等,進一步夯實了成都軟件產業做大做強的基礎。截至去年底,全市軟件類創新機構達180家,其中,國家級21家、省級117家、市級42家,共有4家企業獲得全國創新軟件企業稱號,8家企業的12件軟件產品獲“中國優秀軟件產品”稱號。
在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市軟件服務業特色領域取得了蓬勃發展的態勢。移動互聯網從芯片、部件、整機研發、應用軟件及運營服務等全產業鏈突破,產業規模(不含制造業)達216.9億元;通信保密及終端、安全應用系統、身份認證、安全存儲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優勢產品,與北京、上海等位居國內信息安全產業第一方陣;數字媒體方面形成覆蓋創意設計、終端及裝備、軟件研發、平臺運營、在線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擁有全球最大的無線音樂發行基地——咪咕音樂。此外,全市還聚集了英特爾、德州儀器(TI)等眾多國際知名IC企業,以及和芯微電子、振芯等100余家本土IC設計企業,全球一半以上筆記本電腦芯片實現“成都造”。
依托“互聯網+” 促進三次產業提升發展
核心
提要
“互聯網+”加速向第一、二產業擴散和滲透,成為重塑經濟形態、重構創新體系、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動力,也催生了層出不窮的新模式、新業態,成為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隨著互聯網加速從生活工具向生產要素轉變,“互聯網+”從第三產業逐步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擴散和滲透,成為重塑經濟形態、重構創新體系、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動力。在此形式下,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成為軟件產業新的增長點。
“互聯網+”的演進和發展對軟件技術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與各重點行業領域深度融合,也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我們也積極向互聯網轉型。”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大力挖掘公司積累的金融電子產品與服務優勢,于2012年推出的“速遞易”智能快件箱,目前已覆蓋全國79個大中城市,超過5萬個社區。
“作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交付平臺,速遞易將利用其‘連接一切,交付一切’的特性,結合云服務后臺,虛擬終端,金融服務,生活便民等一系列服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其構建的24小時社區綜合服務便民平臺,將打造“易生活”服務圈。不僅如此,相關負責人還表示,三泰控股還將以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推動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讓有界的傳統企業模式變成開放式、協同式創新平臺,充分利用速遞易數萬個社區入口,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創新、共享的三泰大社區服務平臺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力爭把三泰控股建設成為中國大社區服務與互聯網金融的“獨角獸”企業。
融合滲透,以用興業,全市軟件服務業的崛起促進了三次產業的提升發展。隨著農業信息化應用示范工程的推進,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的現代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兩化”深度融合,推動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汽車、航空航天、食品等傳統工業將信息技術應用于企業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全過程,部分重點企業產品設計周期縮短50%以上,大中型企業生產自動化應用率超過60%,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達70%;鼓勵移動支付、電子商務、物流企業信息化、物聯網應用的服務業信息化示范工程,有力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實施軟件強市戰略 力爭今年軟件業務收入2350億
核心
提要
立足做強產業實力、推進產業創新,積極彌補產業鏈短板,推動軟件產業優先發展、率先突破、引領跨越,進一步夯實建設世界軟件名城的“374”產業架構基礎。
去年12月,在2015中國軟件大會頒獎典禮上,成都天府軟件園榮獲“2015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領軍產業園區”稱號,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的軟件園區。“近年來,成都天府軟件園企業獲得高速成長,得到市場和資本的青睞,發展潛力巨大,我們看好成都天府軟件園的發展前景及上升空間。”大會組委會評審專家這樣評價。
以天府軟件園為代表,包括高新孵化園、天府新谷、信息安全產業基地、物聯網產業園、西部智谷、都江堰軟件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已經發展成為成都產業聚集壯大、產城一體融合發展的載體典范。今年,成都市將以建設“世界軟件名城”為目標,實施軟件強市戰略,推動軟件產業優先發展、率先突破、引領跨越,力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2350億元,增長約14.6%。
進一步圍繞《成都制造2025規劃》確定的重點領域,成都市將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立足做強產業實力、推進產業創新,積極彌補產業鏈短板,重點引進和扶持發展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強化IC設計與測試、系統集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力培育新興信息服務、數字媒體等新型業態,優化軟件外包承載環境,加快夯實建設世界軟件名城的“374”產業架構基礎。
同時,搶抓國家戰略布局重大機遇,努力匯聚產業資源,主動對接“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信息化部“互聯網+行動計劃”等國家戰略,積極“請進來、走出去”,支持擁有自主品牌的優質軟件企業走向全國和實施國際化戰略,吸引更多全球軟件知名企業來蓉發展,主動對接有關國家部委,幫助和促進企業爭取智能制造、軍民融合、互聯網+等示范性工程,更大程度匯聚各方優勢資源,不斷拓展軟件服務業的發展空間。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