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性地將基礎流通設施納入城市小街區規制體系
以“1+5+N”模式實現社區服務智能化、標準化、便民化
下月底,一個叫做“黌門對家門”的服務項目將在武侯服務網絡平臺正式上線。作為黌門街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該項目對市、區及社區特色服務資源進行了梳理及對接,針對提供服務的商家進行產業聯盟建設,線下實體網點、自助終端實施部署,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智慧政務服務、智慧公共服務、智慧志愿服務、智慧生活服務四大板塊的26項服務。
與此同時,在郫縣郫筒雙柏社區,集智慧社區、“鄰里”中心和10分鐘便捷生活圈于一體的便民生活服務體系也粗具規模。整合社區政務信息和周邊配套商業資源,為居民提供智能服務的手機APP“智慧雙柏”已經開發完成,社區e菜店、新增的幼兒園、兒童之家、由專業社工組織,開展社區需求調研的“鄰聚”客服專線、志愿服務、鄰里互助項目都已啟動,便民服務站、便民服務體檢中心、文體活動室、日間活動中心、免費公眾WIFI等都將在上半年實施,屆時社區生活的舒適度和便捷度將大大提升,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將進一步增強……
作為成都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的發力點之一,順應市民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趨勢,成都市集合社區服務供給,以“1+5+N”模式建設城鄉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體系,推動社區流通向實物消費+服務消費轉型,從而將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體系從過去的1.0版向2.0版提升。
“為了更好開展城鄉社區便民生活綜合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我們在全市確定了武侯區玉林街道辦事處黌門街社區、新都區大豐街道辦事處高家社區、錦江區鹽市口街道辦事處青年路社區、青羊區東坡街道辦事處清水河社區、成華區圣燈街道辦事處華林社區、郫縣郫筒街道辦事處雙柏社區6個試點社區,今年還將新增3個試點社區,探索建設滿足城鄉居民生活需求的‘1+5+N’綜合服務體系,實現社區公共和商務服務智能化、標準化、便民化。”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1”是建設1個社區便民綜合服務信息平臺,以區(市)縣政府為責任單位,發揮街道辦、社區貼近基層的優勢,整合商務及公共服務項目,建成一站式、可移動、雙向互動的城鄉社區便民服務信息平臺。“5”是完善5個社區基本服務配置,包括一個標準化菜市場(店)、一個社區便民生活服務中心、一個健康養老(或老年活動)中心、一個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站)和一批便民超市(店)。“N”是按需疊加N項便民生活服務項目,根據城鄉社區所處地理位置、人員結構、產業結構和居民的需求特點,按照多樣化、差異化原則,在城市社區著重疊加家政服務、美容美發、再生資源回收、家電維修等服務項目,在涉農社區著重疊加郵政電信、農村金融和農資放心店等服務項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成都創新性地將基礎流通設施納入城市小街區規制體系,按照‘增供給、惠民生’的思路,采取公建配套方式配套建設標準化菜市場、便民超市,通過‘規劃引導、市場推動’統籌大賣場、連鎖超市建設,進一步夯實了成都市城鄉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體系建設基礎,是我們開展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工作以來初步探索出的一種模式,還將在進一步實踐中完善。”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