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波蘭政府對外公布了旨在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負責任的發展計劃》,其中“再工業化”“創新”等提法,以及“歡迎外國投資者”這一明確表態,均與中國對外投資戰略和經濟轉型升級指導理念不謀而合。在業內人士看來,波蘭擁有良好的制造傳統基礎且在產業梯度和結構上能與“中國制造”形成互補的優勢,在此基礎上目前謀求經濟再發展的波蘭,可以看作深化中國—中東歐合作的又一巨大市場。
合作有基礎
與其他中東歐國家一樣,在對華合作問題上,波蘭也具有這個區域國家的普遍共性。
在產業結構方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劉華芹指出,波蘭和捷克都屬于前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其工業基礎有蘇聯的“影子”,在本源上先具備了與中國進行產業對接的基礎;在宏觀環境方面,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歐盟室主任王莉表示,債務危機后,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普遍面臨同一個問題,即以往倚重的歐洲需求市場不再可靠,在此背景下,向外看、向東看就成為多數中東歐國家共同的選擇;在政策對接方面,劉華芹表示,2012年建立的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機制經過近4年的初步對接準備后,也應該進入深化階段了。
具體到波蘭本身,在對華合作問題上,波蘭又有自身的特性。首先仍以捷克做對比。劉華芹說,盡管兩者都是歐洲范圍內十分有名的制造業國家,可捷克制造業較多集中于手工業,而波蘭則專注于機械制造等,且技術相對先進,引進成本相對較低,更符合中國產業發展需求。
其次,波蘭與中國的互聯互通理念已初步完成了對接。據波蘭駐華大使林譽平介紹,自2013年以來,波中開通了兩條直達鐵路線路:一條由成都到羅茲,由波蘭的Hatrans物流公司運營;另一條由蘇州到華沙,由PKP貨運物流公司運營。所有其他的中歐鐵路線路也都經過波蘭。
互動待開發
不過,中國和波蘭間的切實合作卻沒有與其發展契合度形成匹配,有數據顯示,中國僅占波蘭外資流入的0.2%。另外,據波蘭中央統計辦公室統計,2015年1月~9月,中波貿易額為179.5億美元,波蘭對華出口14.6億美元,自中國進口164.9億美元,波方逆差達150.3億美元。中國是波蘭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占比11.4%;而在波蘭的出口貿易伙伴排名中,中國居第21位,僅占比1%。
對此,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局長麥伊曼認為,波中兩國經濟關系之所以看起來滯后,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國對彼此的發展缺乏了解。
目前,波蘭已經著手解決這一問題,《負責任的發展計劃》中一些投資優惠的設定,更有吸引中國投資者的初衷。
林譽平介紹,《計劃》包含一個有關外國投資的章節,列舉了波蘭將重點歡迎和鼓勵的直接投資的類型,包括建立研發中心,與當地企業進行工業合作(特別是中小企業),技術轉移,在沒有優勢的、高失業率地區進行投資。波蘭政府為符合這些條件的投資者提供額外的鼓勵政策,包括就業和投資資助、營業稅和財產稅減免、由歐洲基金和財政支持的員工培訓。
林譽平強調,“我們尤其歡迎外國投資者在波蘭特別經濟區投資,這些經濟區將運營到2026年,將提供特別激勵措施。我相信這些措施可以吸引中國投資者。”他進一步表示,波蘭幾乎向中國投資者開放所有領域。而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投資者,波蘭已經組織了多場、多層面的、專門的投資論壇,波蘭信息和外國投資局也在和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展開合作。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