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周末,成都人都被震驚了:12月12日,春熙路附近大堵車;12月20日、21日兩天,南二環科華路大堵車,交警很忙。究其原因,這兩次堵車居然都因"王府井"而起,一個是因成都王府井商場大促銷,一個是因王府井科華店搞促銷。
12月12日,成都王府井百貨創造了2.14億元的西南地區單店單日銷售新高;12月20日、21日兩天,王府井科華店銷量沖高,實現1.26億元,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56.03%。"雙十二"不是電商網購狂歡節嗎?那么多人不守著網絡搶,而是人擠人地去商場買,掀起"實體商場大戰電商"的成都大戲,令諸多對實體商業憂心忡忡的行業觀察人士振奮不已。
據王府井管理人員透露,本輪活動王府井與品牌共同送券近1億元,當是西南地區商場力度最大的一次優惠活動;媒體宣傳推廣投放200多萬元,也是成都王府井全年單次活動推廣中的最大手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面向傳統媒體投放廣告,王府井還實施了多渠道整合資源的社會化營銷,成功與四川日報微信公眾號"報花探店"合作。
"‘雙十二'的活動沒有多少利潤,主要是追求效果和影響力,進一步奠定我們的江湖地位。"王府井負責人這句被很多媒體報道的話,其實值得琢磨。字面上看本次活動,是從賺取豐厚利潤到賺取海量口碑的變化,從常規推廣到社會化活動導向的營銷調整,從利潤導向到行業地位導向的價值追求——反觀這幾年嚴重沖擊實體商業的電商,何嘗不是這樣的運作軌跡?此次活動的成功運作,可以看作是一次實體商場"老大哥"屈身向電商"小弟"學習的典型案例。
成都王府井干得不錯,也并非孤案。今年伊藤洋華堂在新開溫江店的基礎上,成都店銷售量是去年的105%;12月23日又宣布首次進軍四川二級市場,簽約眉山市開設新店。12月20日,成都來福士廣場開啟"瘋狂8小時"活動,營業額超千萬元,客流超過10萬,分別較去年12月同一活動上漲超過20%。諸如此類的案例很多,表明實體商場正在沖出電商的重重包圍,以更加優質的服務、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來贏得顧客。
站在更廣視角看問題,在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期,實體商場也只能主動通過適應"新常態",才能獲取全新競爭力和生命力。
適應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能否對新常態有準確把握,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能否有清醒的認識,決定著一個區域、一個行業乃至一家企業能否把握住轉型升級的方向問題。新常態這一詞組中"常"字不可忽視,"常"意味著相對穩定,經濟增長速度適宜、結構優化、社會和諧。實體商業企業適應整體經濟轉入新常態,意味著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持續發生諸多重大轉變,不僅只在于主動控速、被動降速的增速問題,還在于告別"躺著掙錢"的傳統粗放增長模式。
適應中國社會的新常態。走向"清明",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社會發展的新常態。這兩年,反腐、反會員卡、反紅包禮金……實體商業企業已有諸多體會。從中央的決心、實施力度、成效,以及全社會人心所向看,任何企業和決策者都不能視反腐為"一陣風",不要再抱僥幸心理。企業應該從戰略上、從文化上傳導一種正確的基本價值判斷:告別扭曲的發展方式,也是自身校正經營軌道、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機。
適應中國消費的新常態。長久以來,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消費拉動最短板,但潛力也最大。最新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倡采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等。會上有句話很新鮮,"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總體而言,衣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傳統家用設備支出比重下降,而智能手機、高檔個性化電器等新興耐用消費品,以及文化娛樂、教育培訓、健康養生等服務性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從滿足消費需求結構的轉型升級出發,提供更契合自身優勢的產品與服務,同時在穩住陣腳中調整營銷手法,實體商場必然會在電商圍困中闖出一片新天地。
科學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新常態"這一"大邏輯",最終必然能對消費者負責、對員工負責、對百年企業負責。
適應"新常態",變者恒強。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