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專業、專注、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工匠不一定能成為企業家,但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應該有這種工匠精神。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甚至可以在企業上下形成一種文化上的共同價值觀,并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大轉型時代,工匠精神更顯彌足珍貴。從本期開始,本刊攜手專業級SUV品牌Jeep推出“用專業探索時代”系列報道,陸續挖掘一批在各自領域里堅守匠心、追求極致的人物,分享他們的故事,敬請關注。
本期人物董明珠,堪稱中國制造的代言人。從“好空調,格力造”,到“讓世界愛上中國造”,董明珠不僅有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更有喚醒中國企業家群體工匠精神的情懷。
格力電器停牌三個月,照樣刷屏無數。不過刷的不是空調,是董明珠。
董明珠自媒體公開課火爆銷售,3880一張的門票秒光。
董明珠亮出格力二代手機,定價3000元不對外銷售。
董明珠在股東大會放言,2015年業績下滑是主動調價……
在這個注意力高度分散的碎片化時代,只有高密度信息釋放才能吸引眼球,董明珠顯然深諳此道。
你們以為董明珠靠刷屏做網紅,其實市值1200億的格力電器才是她最大的底氣。一邊是空調不行了的唱衰之聲,一邊是年年分紅、凈利率13%再創新高。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格力?
對外界的質疑董明珠并非無動于衷,但空調上的成功給了她太多自信。即使2015年營收跌破千億,格力依然是空調市場絕對的老大,“用過格力的人知道,格力是什么樣子”。
從空調到手機再到新能源汽車,有人說格力已迷失方向。可董明珠說,以專業化為基礎的多元化是水到渠成,格力多年來積攢的技術、渠道和資源需要更多出口,否則何談2000億目標?
放棄從來不是董明珠的風格:“我退休前格力要做到2000億,三年內我不會退。”
董明珠用10年時間將格力帶上千億高峰,三年內再造一個格力,這可能嗎?
「“手機一天要賣10萬部” 」
剛一落座,董明珠就亮出她的二代手機給我看,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質感的確比一代強了不少。她自己也說,“格力的產品我都覺得好,不過二代一出來確實比一代提高了一個檔次”。董明珠順手拿起我的國產千元機掂了下,“你看,這個和我們二代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金屬機身,6英寸2K屏幕,驍龍820處理器、4GB內存加上最流行的指紋識別,2016年的主流配置一個不少。硬件終于不再是格力手機的槽點了。格力還為用戶提供刻字服務,可以在機身后蓋刻上你的名字。
一代機引起吐槽無數的開機畫面不再是董明珠的大頭照,而是變成了用戶登錄界面,一開機就要求你輸入手機注冊格力用戶。這就是董明珠所說的智能家居的伏筆,用戶通過手機控制家中所有格力家電,而格力則拿到用戶注冊資料和使用數據。
格力二代手機售價3300元,6月1日正式啟動銷售。這次想賣多少臺?董明珠說:“每天要賣10萬臺,一年就是3600萬臺,目標不算很高!焙鸵淮謾C的5000萬目標相比,3600萬確實不算高。據她透露,格力二代手機發布不到一個月,現在訂單已經有35萬部,“產能根本跟不上”。
3600萬臺相當于2015年華為銷量的三分之一,小米銷量的一半,可定價完全是高端路線。要知道同樣價位的VIVO和OPPO加起來銷量也就是4000萬臺。格力手機的底氣在哪里?
在手機芯片、操作系統上格力沒有絲毫積累,以機電產品的底子做消費電子,跨度之大令人難以想象。真想做手機,收購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至少也得找人代工。可董明珠堅決否認格力手機出自代工廠,“誰說格力手機是深圳代工的?手機生產線就在珠海,就在格力空調廠里。格力本身就有很大地方做控制系統,這個跟控制系統絕對有關系!
在空調工廠里做手機,在別人看來是天方夜譚,可董明珠不在乎,“給別人貼牌做很容易,自己做我能完全控制質量。產能不夠慢慢來,急什么?我不在乎今天有多少,未來的市場更重要!
不僅要把產品做到極致,更重要的是,始終堅持自主研發,這就是董明珠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不僅是手機,未來三年格力打造出來的產品,要讓人一眼就看出是格力的。把企業文化融入到產品IM去,別人不可能模仿,不可能跟你一樣。”
不做代工,董明珠也不排斥合作。她看不上小米,倒是想和華為合作。
幾天前在北京,董明珠和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一起為京東618活動站臺,這次她有沒有亮出格力手機和余承東打賭?“華為畢竟是做通訊起家的,而且手機市場這么大,70億的市場,不存在競爭,大家協同發展。”董明珠甚至在尋求和華為合作,“我們兩家如果合作,一年幾億部手機肯定沒問題!
不過以格力的基因,和華為跨界合作的難度巨大。制造業與互聯網圈的牽手大多還停留在營銷層面,要不就像美的和小米的合作一樣不了了之。以格力的千億體量,能撬動它的合作伙伴確實不多。
「盈利能力繼續領跑 」
手機市場雖大,卻不屬于格力,空調才是實打實的業績。一貫順風順水的格力2016年遭遇了最大質疑,正是因為空調業績的下滑。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董明珠的任性導致格力失去發展方向,未來堪憂。
2015年報顯示,格力電器營收從2014年的1378億元暴跌到977億元,凈利潤下滑11%至125億元。公司營收驟降400億,四年來首次不過千億,引發市場一片嘩然。400億是個什么概念?海爾空調2015年的營收是162.5億,美的集團是645億,格力減掉的相當于兩個半海爾,半個美的。
格力工廠生產線上的工人正在生產空調零部件
營收下滑,董明珠說主要是因為降價,“格力2015年兩位數下滑,因為價格下來了,調價影響就有180億,2015年我們安裝卡還是增長的,這是用戶真正買回去安到墻上的數據!
降價的另一個結果是市場占有率繼續上升,按照董明珠的說法,格力目前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40%。這是一個在同行看起來“不可能”的數字,不過在董明珠眼里,沒有不可能。
董明珠常常講起的一個故事是,格力空調在中東國家頗為暢銷。但當地經銷商提出了一個請求,“格力空調品質無與倫比,但能否在包裝上不要打‘中國制造’,而打‘泰國制造’的字樣。”這句話曾經深深刺痛了她。
為什么別人不相信“中國制造”?因為空調產業的大量關鍵技術不掌握在中國企業手里,關鍵時刻就會受制于人。所以格力從一開始就堅持自主研發,目前已經擁有研發人員8000人、2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6個研究院、41個研究所、530多個實驗室,累計申請技術專利14000多項。
董明珠樂意談起另一個故事,多年前她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發現這里用的是國外品牌空調,“當時我就說,一定要讓大會堂用上格力空調。”今天,格力空調已經走進了包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多個重要場所。
當別人都看重微笑曲線的兩頭時,董明珠卻始終堅持做這條曲線的中間也就是制造業,“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工業的基礎,做制造業要有工匠精神,堅持自主研發,做到最好!
這就是格力賺錢的奧秘。2015年格力營收比美的少400億,可利潤只比美的少2億,可見盈利能力之強。2015年格力毛利率高達36%,比美的、海爾的28%高出一大截。
專業能力仍然是格力立身的基礎。各大機構持續看好格力,就連老對手美的集團老板何享健都持股格力,可見對格力專業化能力的認可。
空調依然是格力最賺錢的家電產品,格力凈利率13%,美的是10%,是彩電企業的兩倍多,是制造業平均水平的5倍。多年積攢下來的高利潤給了空調企業寶貴的緩沖期。
2015年空調價格跌得快,原材料成本跌得更狠。格力的營業成本下降了23%,海爾營業成本減少了7.86%,美的營業成本降了7.86%,其中空調成本下降了12%,這是三大家毛利率上漲的重要原因。2016年鋼鐵去庫存還在繼續,空調利潤繼續挺住沒問題。
比起美的和海爾,格力為什么這么能賺?董明珠說,這就是管理水平。 2015年格力的銷售費用從288.90億元下降至155.06億元,同比下降46.33%,大大高于營收下降幅度。
對投資者來說,除了財務穩健,堅持年年分紅也是他們力挺格力的重要原因。2015年報發布后格力電器每10股派現15元,直追美的的10轉5派12,是A股少見的良心企業。
現在投資者最關心的是,2016年空調行業泡沫擠掉了多少?經銷商叫苦連天,格力壓貨還能壓多少?5月山東爆出7800套格力空調被盜事件,幕后就是當地經銷商的串貨行為。
在董明珠眼里,壓貨、出貨都是小層面問題。“現在國家給汽車節能補貼,空調沒有節能補貼了,你說對還是錯?”她認為這就是調控,“能調控的企業才有水平!2015年格力經營性現金流443億,同比大漲134%,經銷商打款依然積極,難怪董明珠說壓貨沒有錯!坝行┢髽I壓貨說我們跟錯了,那叫沒方向,格力做每件事情都有方向!
2016年天氣不給力,行業預計空調業依然有兩位數下滑,董明珠卻說這是正,F象,“過去有泡沫,現在擠掉泡沫,扎扎實實在地面上干,有什么不好?格力曾經是幾萬臺銷量,到今天幾千萬臺,難道一夜之間歸零了嗎?”
「2000億從哪里來 」
從2012年起,格力連續三年每年增長200億元,2012年營收1001億元,2013年1200億元,2014年1400億元,幾乎是踩著小數點完成任務,被業界戲稱為“董明珠式增長”。按照董明珠的目標,2018年格力要實現2000億營收,也就是未來三年內再造一個格力。在外界看來,這幾乎不可能。
營收跌破千億,2000億目標依然有效!有人等著看笑話,董明珠卻不著急:“2000億、3000億都有可能,還有三年,急什么?今年要做1200億也不難,我把價格漲回來就多加近200億!
除了空調值1000億,到哪里再找一個千億產業?手機,新能源,還是智能裝備?
在董明珠看來,這三塊任何一個都不次于空調,“手機一年幾億部的市場,空調才幾千萬臺。還有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每一塊都是一個行業,任何一塊發展起來規模都不次于空調。所以你說2000億有沒有可能?”
但是,新的市場是否屬于格力?
在外界看來,這三塊都不是格力的菜。格力手機定價高端,直面蘋果、華為和三星,但格力在硬件上沒有核心技術,芯片和應用格力都沒做過,又沒有像樂視一樣從內容入手布局上游,在手機市場缺乏競爭力。
本來家電多元化是最適合格力的,海爾、美的走的都是這條路,但格力除了空調其他品類毫無建樹。2015年格力977億元營收中空調有837億元,占了85.7%,生活電器只有1.56%,其他業務占2.75%。
晶弘冰箱做了多年一直沒做起來,小家電由于歷史遺留問題一直是拖累,直到2016年才發力做大松品牌,董明珠親自為大松電飯煲站臺。但為時已晚,美的小家電已經做到350億,格力現在才發力,要趕上美的希望渺茫。
跳出家電業,更大的市場是智能裝備,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是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機器換人的工廠還只是一小部分,這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董明珠說:“十年后格力是世界一流的智能裝備公司,未來空調也要裝入到智能裝備產業中。”2015年格力在珠海成立了智能裝備子公司,不過目前規模還很小,產品主要是賣給自己。
智能裝備未來能做多大?這取決于格力采取何種路徑切入,如果還是“自主研發”,將失去寶貴的先機。海爾收購了GE家電,美的收購了東芝和庫卡,千億級企業要想增長,收購的外延式增長無疑是一條捷徑。格力手上有800億現金,為什么不早點動手收購?
在董明珠看來,真正的創新不是合資也不是收購,真正的創新是自主研發。
在今天這個跨界的時代,董明珠的思路太另類了。雖然格力正準備收購珠海銀隆,但和格力賬上的800億現金相比,一個銀隆顯然不夠。為收購銀隆,格力已經停牌3個多月,交易的復雜程度出乎市場預料。
格力電器副總裁、公司董秘望靖東解釋說,停牌延期是因為銀隆有20多個股東,做起來比較復雜,談判的壓力也比較大。望靖東承認,依靠空調來實現千億目標確實有難度,而銀隆切入的新能源市場正是格力需要的。望靖東在5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說:“銀隆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這兩塊前途非常好。格力收購銀隆后首先技術上可以協同,銀隆有電池,格力有電機電控技術,另外格力的模具和自動化裝備也可以輸出到銀隆,此外格力多年來積攢的成本管理、市場管理能力和格力品牌都可以助推新能源汽車!
看來格力對新能源市場寄予厚望,不過銀隆2015年營收才30億,離千億目標差得太遠,花100億去買,值嗎?
董明珠說,值!“格力做了20多年的空調也就幾百億,我們用三年時間翻了一倍,這個有什么可考量的?”按照她的說法,格力要的技術就是銀隆的電池技術,“現在的電池6分鐘充滿,電池壽命能到10年20年。這技術靠不靠譜?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跑的鐺鐺車用的就是銀隆的技術。它的股權結構復雜不復雜我不管,我就沖著這個技術來的!
「“網紅”董明珠 」
頻頻刷屏,到處演講,自帶頭條特質的董明珠干脆辦起了自媒體,把流量留給自己。
格力的下一個千億里,“網紅”董明珠值幾億?
上線三個月的董明珠自媒體堅持每日一更,閱讀量通常幾千,有時候能上五位數。除了對粉絲直接喊話,還開起了明珠學院、明珠商城。5月15日,董明珠自媒體首場線下公開課在廣州開講,VIP門票3880元銷售火爆,現場有粉絲獻花,還有人當場買下董明珠帶來推廣的大松電飯煲。
玩自媒體,董明珠不是第一個,李東生、賈躍亭都有公號,可她是最快把粉絲流量變現的。董明珠自媒體的認證主體是珠海喜馬明珠新媒體有限公司,珠海市工商信息顯示,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由董明珠、趙輝、蔡偉杰分別出資84萬元、84萬元、32萬元成立,董明珠是大股東。
有人說,董明珠投資84萬做新媒體,要賺粉絲的錢了!
對此董明珠嗤之以鼻:“我要想賺錢,自己建一個上游配套廠太簡單了,家電行業里這么干的老板比比皆是。還用得著這么招搖?那個錢我都不賺,我還發自媒體的財?”
不過她也承認,自媒體確實賺錢,“自媒體幾十號員工在那服務,每個月要發工資,肯定要賺錢。”但錢不是目的,董明珠要的是交流平臺,“不只是粉絲和用戶,我希望在上面和所有人交流,特別是年輕人!
董明珠總是談奉獻,她讓員工天天穿工裝,高管年會拉去軍訓,是不是太不合時宜?董明珠說,什么時代都要有紀律!拔乙惨粯榆娪,有什么受不了?什么時代都要有紀律,一盤散沙怎么打仗?我們是工業,是制造業,你看看德國的工業。”
格力高度集中的企業文化能復制到其他產業嗎?外來人才能否適應?在董明珠看來沒有問題,“我們做手機的人也有幾個從外面來的,以前也是早上不上班,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現在已經完全接受融入了格力的企業文化!
62歲的董明珠看起來永不言退,可她卻出人意料的說也想退休!拔彝诵萸案窳σ龅2000億。三年內我不會退休,現在上面也沒有硬性規定到什么年齡一定要退,不存在這個問題!彼踔林鲃犹岬搅私影嗳,“我要培養接班人,不能說我退休了格力就完蛋了!
誰能接董明珠的班?是不是就在格力幾位副總裁中?
董明珠沒提具體人選,但顯然心中有數:“其實優秀人才很多的,做具體事情的人其實很多,但是接班人需要戰略性眼光,需要有創造力的人。我就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自從我做經營部部長,沒有任何人給我下過年度計劃,所有格力電器的年度計劃是我做的,明年要做到多少億!
董明珠之于格力,就像任正非之于華為,王健林之于萬達。掌舵人的眼光和專業精神決定了企業的方向。
董明珠已經把格力帶上千億高峰,對格力來說,三年內生存不會有任何問題。但五年、十年后呢?
退休只是個想法,沒干成就退絕不是董明珠的風格。不過格力五年后什么樣還要取決于今天的布局,更取決于董明珠的格局。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