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跨境投資高峰論壇日前在京舉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在中國外匯儲備破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第一儲備國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產業資本走出國門進行對外投資。通過跨境投資,中企在海外布局的同時,反哺國內技術、品牌等方面的提升,助推中國經濟轉型。目前中企對外投資已由資源轉向品牌、技術、渠道。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未來進口替代行業有望成為中企對外投資“新寵”。
200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僅為27億美元;2008年突破500億美元;2014年達千億美元,對外投資規模首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在1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了數十倍。
分析人士認為,政策的鼓勵是形成中企對外投資熱潮的重要推手。《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十二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規劃》等一系列文件的發布,激發了中企對外投資的熱情,助推中企積極進行海外布局。
“除政策因素外,審視對外投資還有另外兩個維度。”科大聚龍集團董事長柳長慶說得相當直接,“從經濟形勢看,人民幣持續貶值,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使部分中企不得不加強對海外優質資產的配置來抵御風險。為配合國內結構調整,中企需要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產業轉型,需要通過跨國并購實現核心技術和品牌積累,提高國際競爭力。”“從投資角度看,目前全球經濟尚處于復蘇階段,海外存在著大量優質且價值被低估的企業,投資機遇涌現。”
信中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潮涌表示,此前中企進行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資源領域,而今已拓展到品牌、技術、渠道等領域。海爾收購GE的家電業務、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清華紫光收購美國半導體公司、中國海航收購美國信息技術企業英邁、萬達集團收購美國傳奇影業等案例都是中企投資領域變化的有利佐證。
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中國對外投資累計實現479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9%。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預計今年對外投資規模的統計數字會超過利用外資的規模。
在對外投資規模仍將超過利用外資規模的預期下,汪潮涌說,大飛機領域或半導體芯片等進口替代行業有望成為中企投資的“新寵”。目前中國每年半導體芯片進口額達3750億美元,遠超石油進口總額;國內民航發動機主要依賴國外進口。因此,伴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中企可通過對外投資購買國外上述領域企業的母公司的部分股份,提升技術水平,實現進口替代。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