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全國最早啟動實施新一輪國企三項制度(勞動、人事、分配)改革的省份之一。2014年以來,我省國資委系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認真落實《全面深化省屬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采取一系列創新舉措,分批次推進該項改革,“員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的改革成效初步顯現,走在了全國前列。
改革的持續推進,不僅促進了員工思想觀念進一步轉變,企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機制進一步轉換,還對企業提質增效產生了積極影響。企業財務快報統計顯示,基本完成改革目標的10戶省屬國企(除川化控股和川煤集團)去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8%,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增長12.6%;兩年來省屬國企分流員工6000余人,每年減少人工成本約34億元。
邁向市場化 創出四川“樣本”
“我們采取的是市場化的選人用人、市場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市場化的運營機制。”在日前舉行的四川國資委系統三項制度改革現場推進會上,四川能投旗下的四川金鼎產融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忠作經驗交流發言時如是說。
顯然,“市場化”成為金鼎控股三項制度改革的關鍵詞,也正是因為市場化,金鼎控股走出了一條精彩的改革發展之路。
為加強對能源產業及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2013年3月,省國資委批準設立注冊資本為28.8億元的金鼎控股。然而此時恰逢我國經濟“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階段,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重重,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持續增加導致盈利能力快速下滑。四川作為全國民間金融風險重災區,金融市場動蕩更加劇烈。
面對這樣的大環境,金鼎控股沒有退縮,反而持續進行改革創新,推動企業不斷發展。一方面,公司推行全員契約化管理,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競爭擇優、責任到人、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科學合理確定薪酬結構和水平,建立與企業選人用人方式相匹配、與金融行業相適應的差異化薪酬制度;另一方面,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為核心,建立起“三會一層”制衡機制,著力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
“所有員工均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擇優選聘,沒有任何行政級別。同時,公司建立了職業經理人制度,對公司經營管理層實行聘任制,每屆任期3年,屆滿考核合格后方可續聘。”程忠說。
不僅僅是選人用人,以業績為導向、以貢獻定績效的市場化薪酬考核體系,同樣特色鮮明。2015年,金鼎控股旗下各子公司經營管理層的最高績效薪酬達到90多萬元,最低為0元。經嚴格考核,2013-2015年因業績考核未達標,共計8名子公司高管被降職、勸退。
市場化的探索創新,帶來的是企業的穩健發展。三年來,金鼎控股旗下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從2家增長至16家;業務領域從小額信貸、融資擔保拓展至基金管理、股權及債權投資等8個領域;區域布局從四川2個市擴展至全省9個市(州)和深圳、重慶、江蘇、云南等省(市)。今年1-4月,金鼎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4.14億元、利潤5.57億元、凈利潤4.43億元,上繳稅金2.44億元。
金鼎控股,以探路改革為擔當,創出了四川國企向市場化邁進的改革“樣本”。
分批次推進改革 發展成效凸顯
金鼎控股走出市場化發展之路,是我省國資委系統三項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自2014年啟動新一輪省屬國企三項制度改革以來,省國資委通過印發工作標準、細化改革目標、開展重點督導、召開現場大會、年底考核驗收等措施,分三個批次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各省屬國有企業精心制定實施方案,通過規范用工管理、管理人員競聘上崗、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等措施穩妥推進改革工作,三項制度改革成效初步顯現,部分省屬企業已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勞動用工、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
川商集團、能投集團等第一批7戶企業在基本完成2014年年度改革目標的基礎上,2015年繼續深化改革,在市場化方面又邁出了新步伐。其中,川商集團與糧油集團在整合組建川商投資集團過程中,按照市場化運作機制對資產、業務、人員進行資源整合,特別是圍繞“人”做文章,通過引進優秀經營管理人才、崗位競聘、自愿內退、解除勞動合同等方式,打通了幾條人員進出通道,并對原有薪酬體系進行了調整,充分調動了職工積極性,激發了企業活力,為打造現代商貿流通服務業投資發展平臺打下了基礎。目前,川商集團已實現80%中層、70%員工市場化選聘,員工隊伍保持每年3%的合理流動。
四川發展是第二批啟動三項制度改革的6戶企業之一,眼下,員工通過公開演講競聘上崗已成為企業常態。2015年以來,公司先后對本部15個中層正職職位、12個直接出資企業主要負責人職位實行公開演講競聘,并現場打分確定優勝者獲聘。不僅如此,公司還不拘一格選賢用能,對本部7名部門副職崗位,公司從梯度培養人才出發,放寬條件限制和選人范圍到各直接出資企業選聘人才上崗。目前,四川發展中層及直接出資企業高管平均年齡僅為38歲,35歲以下占20%,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占70%,一大批高學歷的年輕人才脫穎而出,為四川發展各級管理團隊注入了新的血液。
同時,四川發展還將各部門按“業務部門、服務部門、保障部門”進行分類,實行保障部門6:4、服務部門5:5、業務部門3:7的固浮比,并實行薪酬延期兌付,徹底打破了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的舊思維、舊習慣。
前兩批啟動三項制度改革的企業成績斐然,第三批改革的9戶省屬國企不甘于后。按照批次推進計劃,第三批企業原本今年啟動改革,但這批企業提前謀劃,主動參與,如省國資公司提前于2015年基本完成改革目標;川航集團于2015年提前啟動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正按照改革方案,對公司組織架構、業績考核、薪酬體系等進行優化;其他企業也都明確了改革目標,目前正在有序推進。
在我省國企三項制度改革中,各企業正以勇于爭先、敢于探索的精神,你追我趕地行進在改革發展路上。
發力三大重點 打造一流國企
“兩個多月前,我第一次到四川發展調研,企業的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核心還是在這一塊。”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徐進說道。
在他看來,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是激發企業活力的重要抓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國有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應與各類市場主體進行公平競爭,原來習以為常的政府扶持、政策偏飯將逐步失去。這就要求企業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必須與市場接軌,否則,必然在市場競爭中缺乏活力和競爭力,生存都困難,更談不上做強做優做大。
“縱觀省屬企業,雖然在推進改革過程中不斷向市場化方向邁進,但總體來看,部分企業效率不高、機制不活等問題仍然存在,經營機制與市場真正接軌還有較大差距。”徐進說,“因此,深化三項制度改革,不是簡單地分流人員、降低薪酬,不是簡單重復以往的改革,而是一次全面徹底的企業內部機制再造,其核心是推動企業運營機制市場化,激發企業內在活力。”
徐進要求,新組建的企業要向四川發展和金鼎控股學習,一開始就要建立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選人用人、薪酬分配要與市場充分對接,爭取與優秀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比肩;老企業要向川商投資集團學習,在選人用人、薪酬分配上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切實轉換經營機制。
當前,我省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留下的都是硬骨頭、難啃的骨頭。對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2017年全面完成三項制度改革的目標,當前,我省三項制度改革已經到了攻堅階段。
如何攻堅?徐進認為,有三大重點:一是企業用工制度改革,要全面推行公開招聘,打通企業人員進出通道,實現“進”得公平公正,“出”得渠道暢通;二是企業人事制度改革,要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競爭需要,優化組織架構和人力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三是企業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體現崗位價值和業績導向的差異化薪酬分配體系。
“今年,國資委系統將繼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重點在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關鍵問題上發力,并力爭取得新突破,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提升競爭力,為做強做優做大、打造一流國企奠定堅實基礎。”徐進說。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