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市經信委剛剛發布的《成都市建設世界軟件名城規劃綱要(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軟件產業營業收入要突破萬億元大關,實現年均增長12%,建設“世界軟件名城”。
軟件是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的核心和靈魂,是現代經濟社會核心競爭力的標志。2011年,成都市成功創建“中國軟件名城”。2015年,成都實現軟件營業收入2720.4億元。軟件產業的發展,在推動“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演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規劃,成都將在“中國軟件名城”基礎上,努力建成全球軟件制造基地、世界軟件名城,并以印度軟件產業發展為樣本,通過成都-班加羅爾友好城市合作機制,加強產業交流與合作,打造世界軟件產業的“東方雙雄”。
成都擬通過“三步走”實現軟件產業升級、提質增效、由大變強。第一步,到2017年,軟件產業營業收入突破37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專業園區載體建筑面積超過1500萬平方米;第二步,到2020年,軟件營業收入突破56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60萬人,專業園區載體建筑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第三步,到2025年,軟件營業收入突破1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專業園區載體建筑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米。
按照軟件產品、軟件服務和嵌入式系統三大產業方向的發展要求,成都將重點推進IC設計與測試、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數字媒體、系統集成與運營服務、新興信息服務、軟件外包七大產業集群發展,重點實施信息基礎設施、軟件人才、軟件標準化、軟件應用示范四大工程。
而在空間布局上,成都將推動形成“雙核、多園、三帶”的產業格局,尤其是到2025年,圍繞軟件產業形成的新型城市空間覆蓋成都主城區的面積要達到10%。“雙核”,即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是發展軟件產業的重點依托。
“多園”,包括高新區天府軟件園、新川科技產業園、“成都科學城”大數據產業園、武侯區“西部智谷”、郫縣菁蓉鎮、金牛區西部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金牛區中鐵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錦江區信息安全產業示范園、雙流電子信息產業園(物聯網產業園)、都江堰軟件產業園和崇州市養馬新城等。“三帶”,即:依托青羊區、龍泉驛區、郫縣、新津縣工業集中發展區和西南交通大學智慧城,以航空航天、汽車、通信、軌道交通為重點,打造工業軟件帶;依托成華區東郊記憶新媒體產業園、錦江區數字出版示范園區和創意產業商務區,以創意設計、影視動漫、數字娛樂為重點,打造數字媒體產業帶;依托溫江海峽兩岸科技園、武侯新城、金牛國際商貿城、新都物流中心、成華區環電子科大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基地、都江堰軟件產業園、青白江物流基地等,打造電子商務產業帶。
據介紹,成都大力發展軟件產業還有一個重要意圖,那就是推動智慧經濟成為成都經濟主要形態,使成都成為繁榮開放、綠色智慧的新型城市樣本。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