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創”首場新聞發布會聚焦“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
7月25日,成都市召開該市關于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系列新聞發布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聚焦“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了解到,近年來,在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方面,成都分別在搭平臺、強主體、造環境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作為系列新聞發布的首場,成都將主題聚焦于此,顯現出其對這方面工作的看重程度。
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成都接下來必須解決什么問題,作為全面創新改革的“領頭羊”,首位城市將如何謀劃?
問題一
怎么用地方政策推動部屬、省屬高校改革?
目前,成都已制定出臺了《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若干政策措施》(即“成都新十條”),不過,在蓉高校很多為教育部直屬的,地方政策到底能否推動其改革?
“為了推動在蓉的高校院所,特別是部屬、省屬高校院所積極探索開展相關改革,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引導和鼓勵!背啥际锌萍季指本珠L丁小斌介紹。
一是以戰略合作協議為約束。今年以來,成都市分別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所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把以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核心的科技成果“三權”改革作為市校(院)戰略合作的第一項合作內容。
二是以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載體為牽引。成都將聯合在蓉高校院所積極構建“政府引導、資本紐帶、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釋放和激發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同時,積極構建環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區,主動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溢出,以此促進高校院所積極探索開展科技成果“三權”改革。
“我們還將定期組織現場會,給有積極性但不清楚如何改革的高校介紹清晰的改革‘示范路線’!倍⌒”笳f,就在7月8日,成都市邀請了在蓉主要高校院所負責人以及省、市、區(市)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在西南交大召開了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現場會,對西南交大的相關工作進行了經驗交流和總結推廣。
問題二
除了“三權”改革,還將有哪些創新?
在全國城市中率先出臺支持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的政策,是成都市致力于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中的亮點,除此之外,成都下一步還有什么樣的創新或打算?“其他方面的創新,同時涉及到平臺載體、金融支撐、成果轉移轉化體系、資源開放共享、人事配套改革等多個方面。”丁小斌介紹。
建設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成都將鼓勵國內外高校院所以知名科學家團隊和一流學科資源為依托,聯合行業龍頭企業、投資機構等,共同在蓉建立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集技術研發、中試熟化、成果轉化、孵化投資、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成都的市、區(市)縣兩級將給予每個產業技術研究院不少于2億元的投入!跋绕谝巹澖ㄔO10個。”
做強科技金融支撐。成都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立不低于10億元的天使投資基金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擴大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至50億元等。
在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體系、促進創新創業資源開放共享、推動相關配套改革方面,成都將分別有相應的經費補貼、資金資助、獎勵、優先認購,以及允許相關人員兼職取酬、離崗創業保留人事關系等優惠政策。
問題三
如何把握好“尺度”,避免“反客為主”?
近年來,成都市出臺實施系列政策文件,以加強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創新能力建設,例如最高可給予產品研發企業100萬元研發補貼。推出“科技企業創新券計劃”,大力引導各類創新服務機構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檢測檢驗等科技服務,僅2015年即向近600家科技型企業發放創新券5270萬元。
不過,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應當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角”,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勵作用如何把握好尺度,恰到好處?“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市場拓展、人才引進、研發投入等,要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基本原則,按市場規律來推進實施,政府的政策扶持應當主要發揮激勵和引導作用!备鶕䜩碜猿啥际锌萍季值南,成都正在結合科技體制改革,研究該市的財政科技計劃和科技經費管理的改革辦法。
據了解,成都正在制定的這些改革辦法,其重點正是將政府的職能放在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上,按科研規律辦事,將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等交由企業自主決定,政府則著眼于區域創新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和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監管,強化方向引導和績效評價,為科技創新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