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本土便利店的擴張進一步提速。
近日,WOWO超市連鎖管理有限公司將在蓉門店數增至300家;啵啵斯便利也宣布,未來三年要在川設300家門店,并啟動IPO,進軍亞太市場。
便利店的數量在增加,但開店的噱頭已開始變化。
年前,本土便利店的噱頭,還是賣盒飯和充值、繳費服務等,如今“便利店+”的內容在升級。有便利店提出,要做電商,牽手順豐、京東,成為快遞自提點;還有便利連鎖在每一個門店安了百兆WIFI,玩起了盒飯預訂,以獲取消費信息的流量入口。
通過“便利店+”,行業正苦苦尋求轉型之道。
根據成都零售商協會提供的數據,2015年,成都市有80%的便利店企業通過新開門店實現擴張,開店數實現兩位數增長。與門店高增長背離的是,銷售增速的下滑。去年,銷售額同比僅增3.0%,比上年降低12.9個百分點,風向標企業7-11還首次出現負增長。
“客單價下降到10元左右。”一位便利店老總焦慮地說,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小劑量飲料的銷售占比已達到20%。就標準化產品而言,便利店本無價格優勢,存量巨大的雜貨店不惜以零利潤為代價進行“圍剿”。加之便利店扎堆開店,單店銷售額被明顯稀釋——在成都環球中心,便利店就不下20家,平均每層有幾家門店。
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認為,隨著城市發展,便利店數量還會增加,門店承載的功能也會越來越多。目前,日本便利店超過10萬家,成都不足5000家,空間還很大。從運營方式看,生活服務,是目前便利店吸引消費者進店并提高復購率的重要手段。通過“便利店+”,打造生活服務平臺,將是便利店未來的發展方向。
加的內容,從烘焙、咖啡、午餐到快遞、干洗、代收等,十分豐富。紅旗連鎖門店疊加的服務內容已超過100個。難的是怎么加,如何根據商圈實際,制定精準的商業策略。
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下,靠傳統經驗和收銀信息,很難及時捕捉消費者喜好并匹配精準營銷策略。迎接風口,運營者首先要進行思維、管理、模式等系統革新。
在成都紅旗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世如看來,互聯網技術特別是大數據,能解決這一痛點。為此,加互聯網,成都便利店表現積極。
新問題隨之而來。
互聯網靠“燒錢”賺流量,零售業靠控成本見效益。如何用盡可能少的本錢玩轉互聯網?這對成都007連鎖超市總經理高和友來說,是一個“燒腦”的命題。近兩年來,007連鎖已投入300萬元做電商,開發“送貨到家”軟件。但在去年公司4.5億元銷量中,電商的貢獻并不大。
此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多數吃、穿、用、行、娛的生活服務需求,都能“掌”上解決。便利店應突出體驗感更強的服務,并對手機端可替代且盈利性不強的服務“瘦身”,從而形成差異化優勢。如果盲目疊加服務,只會讓便利店因“虛胖”而變得運行不暢。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