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顛覆已涉及汽車領域。對于加速布局汽車產業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這是繼PC和手機之后,又一場移動終端爭奪戰。”日前,在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主辦的“創新與轉型:汽車業的未來之路”論壇上,清華大學全球產業4.5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這樣說。
論壇發布的研究報告《轉型的智慧—互聯網創新思維下的汽車產業發展探究》稱,2015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33.1萬輛,占到該類汽車全球總銷量的60%,占到中國汽車當年總銷量的1.35%。《報告》指出,銷量占比突破1%是非常重要的拐點,預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快速增長的新階段。
2015年被《報告》認為是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造車的元年。百度、阿里、騰訊、蔚來、樂視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跨界進入汽車行業,不約而同地瞄準智能電動汽車,從車輛的網絡銷售、運營使用及共享開始跨界,逐漸涉及車載電子產品與車聯網智能解決方案,并最終進入智能汽車、智能制造的范疇。
在這一跨界進程中,新興力量不斷進入,傳統的垂直產業鏈受到挑戰,新能源汽車的營銷模式被改變、供應鏈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被重構;作為跨界的產物,汽車正在從移動工具向著交通服務工具轉變,發展勢頭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是智能汽車的最重要載體。
專家認為,為解決汽車產業當前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和安全事故等四大問題,需要走一條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路子,而這條路徑的實現,需要借助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的發展。技術和市場的變化,新要素和新力量的介入,使整個汽車產業發生深刻變化。車企只有從汽車制造商轉變為車聯網服務供應商,才算真正步入工業4.0時代。
互聯網企業在汽車產業的布局被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認為是一大利好。“我國的電動汽車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緊趕慢趕已經上來了,有創新的機會一定要抓住,要扎扎實實做好技術開發等工作,努力縮短同發達國家領先企業之間的差距。”王秉剛說。
特斯拉中國區副總裁陶琳說,隨著中國電動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大,特斯拉會跟更多中國本土化的企業開展包括車內軟件開發與應用系統開發等的合作。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