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黨中央作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后,各地區各部門認識不斷提高、主動開展工作,成效逐步顯現。但同時,一些地方和部門對這場改革的內涵和措施還存在誤解,如果不及時厘清,將會影響改革的推進。
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幾種誤解
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刺激經濟。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部分人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拉抬經濟,為此應該出臺更多刺激經濟發展的舉措,持這種看法的人沒有從深層次看到,結構性調整才是這場改革的實質和內涵。
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手段是降稅。當前企業綜合成本較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降成本”,一部分人認為最有力的改革措施莫過于普遍性降稅,用降稅激活經濟,持這種看法的人沒有從本質上看到“降成本”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
三是供給側與需求側是對立的。一部分人認為既然強調供給側就說明需求側不重要甚至過時了,所以政策的著力點都應該放在供給端,持這種看法的人沒有從微觀層面上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復雜性,也割裂了供給與需求相輔相成的有機聯系。
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使經濟很快增長。一部分人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沒有看到作為結構性調整的改革,其過程具有復雜性、長期性的特點。
正確處理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種關系
一是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一刀切”,需求管理仍然很重要。
二是處理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長期利好經濟發展,但去產能、去庫存等措施的實施可能會對短期經濟增長有一定影響,對此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和預期。
三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必須充分認識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引導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規范經濟行為。
四是處理好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政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企業和企業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力軍,必須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屬于企業自身發展的事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五是處理好國內與國際的關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眼點不能只停留在國內供給的改善,也要著力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和提高質量,以穩定和擴大出口。
順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消除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誤解或擔憂。要讓社會各界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工作,短期內經濟增長還可能會遇到一些波動,增強大家對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合理引導社會預期。
二是抓住根源,采取綜合措施努力去杠桿。如,金融部門的重點是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
三是進一步打破壟斷,降低經濟發展的成本。不少領域仍存在著高度壟斷,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加大了經濟發展的成本,要加快這方面的改革步伐,打破壟斷、鼓勵競爭。
四是靈活運用稅收手段,加快稅收結構性調整。降稅圍繞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重點方向進行,同時加強稅收結構調整。
五是加快物流領域體制改革,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有巨大下降空間,主要途徑包括:加快物流企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減輕物流業體制成本等。
六是加強有效監管。進一步加強市場建設,繼續簡政放權,努力破除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壁壘。對一些發展較快同時風險很大的領域要加強監管。
七是協調好各方面利益,增強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深水區的改革,協調好各方面利益也是改革的焦點和難點。降產能意味著大量企業的減產、退出,各級地方政府應從改革的大局出發,主動“壯士斷腕”;同時,在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方面也要加大調整力度,增加“改革指標”的考核權重。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改革的種種顧慮,力求降低各方因改革利益相互博弈而產生的摩擦成本。
八是發揮企業家的作用,激活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要抓住機遇,更好地主動適應改革,同時也要通過完善法律體系為企業家創業、創新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