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民營經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民企如何抓住戰略機遇,擴大對外投資和走出去?如何參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如何把握國內外的經濟形勢?……這些都已成為廣大民營企業家關注的熱點。
圍繞民營企業家關心的熱點,9月24日,由睿淵學堂工作委員會、四川省中小企業協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民營經濟高峰會在成都召開。會議以創新與“十三五”為主題,匯集海內外工商界知名人士,約1500人出席峰會或在相關論壇上演講和交流。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分析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時說,市場需求不旺,生產要素成本上漲,以及民營企業由來已久的融資難和融資貴等原因,導致民營企業面臨當前的發展困境。在此背景下,轉型發展成為民營企業的不二選擇。“傳統民營企業只有通過技術、設備的轉型和技術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成本要素提升和產能過剩是目前民營企業發展的兩大阻力。提到自己的經驗,他非常強調轉型升級。“新形勢下有新的機會,就看我們怎么去把握。”
四川省經信委副主任翟剛說,中小企業實現的增加值在全省的GDP中占到了60%,為全社會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中小企業完成的專利、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也占到了70%以上。今年1到8月,四川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了7.9%,高于全國水平的1.9%。其中,汽車制造、石油、酒以及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等產業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有的高達30%。同時從投資方面來看,增速也達到了12%。
面對中小企業困局,政府層面怎么做?“目前。我省正在推動實施優化發展環境、企業七步培育,促進集約發展、加強質量管理、強化服務支撐、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市場開拓、開展維權十項專項工作,促進我省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翟剛表示。
據四川省中小企業局原局長伍丕光介紹,四川民營經濟從弱到強,不斷地發展壯大,已超過全省經濟總量的60%。目前四川經濟總量排在全國第六位,其中,民營經濟的貢獻尤為突出。過去五年中,民營經濟對四川經濟增長的總體貢獻率達到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