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電商運營服務中心、1個倉儲物流中心和95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預計年內全面搭建起1個市域服務運營中心+18個鎮(鄉)服務站+200個村級服務點……2016年,峨眉山市市、鎮、村三級電商服務網絡格局初顯,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通道成形。
與突飛猛進的電商發展相得益彰的是,該市已成功申報成為國家級2016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獲得了電商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
近日,峨眉山召開了新一輪電商企業座談會。會上,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峨眉山市蝴蝶工藝品坊、樂山市青春校園科技公司等電商企業負責人暢所欲言,介紹了各自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并針對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開展交流探討。
座談中,積極利用電商平臺,整合資源,挖掘需求,抱團發展,已成為眾多企業改革發展的共識。很顯然,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峨眉山市電子商務已在引領市場,破除農村市場壁壘,惠及百姓民生中形成了強大的內生動力,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
“掃盲培訓、實操培訓和精英培訓。”峨眉山市堅持電商發展,培養人才是關鍵,制定了電商人才“三步”培訓計劃。截至目前,已培養2000名以上的農村實操型電商人才,真正讓農民了解電商、學會電商、使用電商。
“農產品的銷售是制約農村產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農村電商的興起為農產品的銷售打開了另一扇窗戶。”百信通公司顧問許教授認為,通過培訓,就是想讓農民認識電商的巨大前景,自主利用網絡載體打通銷售渠道,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脆紅李收獲季節,在峨眉山市普興鄉鳴鳳村村委會,工作人員正坐在電腦前,緊張處理著電子商務平臺的銷售業務,桌子上堆積著已經打印出來的訂貨單子。
而在另一邊,脆紅李的包裝也在忙碌進行著,粒粒碩大的李子被整齊地碼進一個精美的箱子,穿上了“嫁衣”。“品牌打造、包裝設計和網上推廣,使得隱于村野的脆紅李成為‘新秀’。”點開“鳴鳳脆紅李”在“阿里巴巴”的網上銷售點,負責人介紹道:“重慶、貴州、云南、河南、河北都有我們的消費群體。”
同樣是“合作社+電商”模式,今年5月,雙福鎮尖峰村在駐村幫扶工作組的幫助下,主動與峨眉山市百信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建起了“百信農淘”電商服務平臺,幫助村里組建尖峰種植專業合作社,在不改變土地承包權、經營權的情況下,引導村民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
也正是因為電商平臺,深處大山之中的“牛角棗”得以上線,遠銷全國各地。方便快捷的銷售方式,令村民們打心眼里感到高興。
“我們探索‘合作社+電商’模式,目的就是要讓鄉親們走上產業化生產、品牌化銷售、抱團式發展的致富路,從而摘掉貧困村、貧困戶的帽子。”峨眉山市文明辦副主任、尖峰村第一書記朱敏滿懷信心地說。
還有峨眉黑雞、臘肉、香腸、土鴨蛋……一個又一個農副產品,搭乘著“電商”這個平臺,走向四面八方。“峨眉造”正成為富民強市的強大洪流,惠及越來越多的百姓。群眾“購物不出村、銷售不出門”正隨著電商的翅膀慢慢變成現實。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