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商家普遍熱衷與全民廣泛參與之下,“雙11”已成為中國經濟熱點事件。截至11月12日零時,2017天貓“雙11”成交1682億元,在去年1207億的基礎上增幅達四成,再次刷新中國乃至全球商業的紀錄。
這個由阿里巴巴倡議的全球購物節,讓天貓當日成交從2009年0.5億增長至如今的千億級別。且“雙11”如今不再是阿里巴巴一家的狂歡,參與者也不再限于中國年輕一代,甚至與全球化大潮相契,成為世界“消費嘉年華”。
“雙11”背后是中國電商行業的快速成長。商務部報告顯示,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年均增長40%,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值的貢獻率從17%增長至30%。與此同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12年的51.8%提高到2016年的64.6%,接連數年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
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邊際效益遞減后,未來中國經濟對國內消費將越來越倚重。“雙11”所創造的一個消費時點,其影響性成為中國內需增長的體現,且隨著民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長,“雙11”日益體現從供給側到消費端全鏈條的升級需求。
中國不再是低成本出口驅動的經濟體,而日益成為全球巨大的消費市場,這在“雙11”所展現的龐大市場消費能力上得以驗證。僅天貓方面,今年“雙11”就有海內外超100萬商家、全球52個核心商圈等成為消費者的選項。換句話說,“雙11”不僅可以驗證中國消費需求,也成為全球認識中國經濟和消費市場的契機。現實也證明,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像以前那樣因中國出口過多而視作對手,而是希望借力中國發展。
“雙11”同樣是對中國經濟“承載系統”的一次大考。曾經,阿里巴巴在“雙11”下單壓力下不堪重負,頁面、支付等技術系統幾欲崩潰;“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更是包裹堆積如山,許多時日才能消化完畢,消費者體驗不佳。但經過一次次升級演進,中國電商的全渠道營銷體系、數據智能、支付工具、物流體系等為支柱的整套新零售基礎設施,運行日益高效。
以物流系統為例,經過“雙11”的考驗,中國快遞業這幾年效率大幅提升,幾可傲視全球。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11”僅快遞處理總量將超過15億件,同比增長35%以上。不過,物流“爆倉”、配送嚴重超時現象卻越來越少,這背后無疑是物流系統的全面升級。
不得不提的是,在“雙11”關注度與日俱增的同時,也伴隨不少質疑之聲,焦點在于電商發展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因其陪綁商家、將平滑銷售曲線人為拱出波峰、服務跟不上等弊端也漸顯,“電商擠壓實體經濟”的說法一直不斷。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因此,電商與實體經濟應互相促進,反哺實體經濟,讓商品與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減少信息不對稱等因素,更加緊密地結合。避免惡意價格競爭或刷單等行為,擾亂市場秩序或增添消費者成本,也不能簡單地將電商做成搶實體商業飯碗的“生意”。
受益于中國經濟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國民消費需求和能力今非昔比,“雙11”作為一個消費爆發時點,也成為檢驗中國經濟健康程度的標志。可以說,今年的“雙11”大考證明,不但中國經濟肌體健康,包括大數據、移動支付、物流體系在內的基礎設施,亦運行高效。
(來源:第一財經)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