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第四季度是手機銷售高峰。位于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的友信達科技有限公司,加班趕訂單已是家常便飯,“每月接到印度、非洲和東南亞客戶50萬臺手機訂單,但目前的產能僅20萬臺,還要擴產。”總經理謝磊介紹,今年3月,友信達與瀘州簽約,從建廠到6月30日第一臺智能手機下線,建設速度如同在按“快進鍵”。
快,得益于四川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快速推進。
自4月1日掛牌以來,四川自貿試驗區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探索差異化試驗路徑、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加快“四區一高地”建設,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努力成為四川和西部開放發展新引擎。
A 探路創新77項經驗成果為發展蓄能
截至目前,四川自貿試驗區已探索形成77項創新經驗成果,涉及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管理制度、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后監管、協同改革等6個方面。
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常務副主任劉欣表示,自掛牌以來,四川自貿試驗區緊扣制度創新核心任務,努力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走在前列。今年前10月,四川貨物進出口規模領先中西部;共有331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四川,同樣居中西部首位。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四川自貿試驗區積極為全國改革開放探路,也為自身發展蓄積勢能。
貿易投資便利化——95%以上外商投資企業適用備案管理,備案材料減少約90%,辦理時間減少50%以上;四川進出口平均通關效率在全國42個直屬關區中名列前茅。掛牌以來,四川自貿試驗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56家,超過全省新設外資企業數的1/3。
創新要素被激活——發行全國首單銀行間市場“雙創債”,募集資金首期發行5億元,主要用于新川創新科技園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孵化園、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園兩個重大孵化器項目,建成投用后,將支撐更多“雙創”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不斷“瘦身”,川南臨港片區實現117項行政審批事項“一章辦結”,審批效率提高80%;成都天府新區片區的部分區域,將原23個工作機構優化調整成16個……截至10月底,四川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1.69萬家,平均每天入駐企業超79家。
B 協同開放依托中歐班列探索國際貿易新規則
開通以來,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飛馳在亞歐大陸間,截至10月底,累計開行超1200列。
“中歐班列正從運輸通道向貿易通道轉變。”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改變,源于一張具備金融功能的鐵路提單。
過去,由于鐵路運單無法作為物權憑證進行抵押融資,運輸責任風險難以把控,導致銀行無法為中歐班列貨物貿易開具信用證,鐵路班列運輸發貨方需要在收貨方確認收貨后才能收到貨款。
四川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提單“一單制”改革,首創多式聯運提單作物權質押信用證結算方式。在此模式下,從貨物離站時起,發貨方即可用提單作為銀行信用證結匯的憑證,到試點銀行申請,收款周期將提前20天左右。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自4月簽發首張提單,截至9月初已簽發了10多張,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參與試點,“成都提單”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
以“一單制”改革為突破口,四川自貿試驗區正依托中歐班列,探索新的國際貿易規則。
中歐班列的輻射范圍越來越大,與11個沿海城市間快捷化、集裝化、常態化的班列通道加快形成,且新開通“蓉歐+”東盟國際海鐵聯運班列。四川在區域經濟大格局中地位凸顯,逐步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這是四川自貿試驗區最有特色的改革方向。
協同,既是內部資源的整合,也是外部聯動發展。我省啟動宜賓臨港經開區參與川南臨港片區協同改革專項行動,打造國家級經開區率先協同試驗新樣板;川南臨港片區還與川滇黔周邊城市對接,與沿海沿邊沿江20多個地區聯動,與廣東南沙等12個城市開展政務服務異地互辦合作。
“1+1>2”的效果已顯現。川南臨港片區黨工委書記劉光明說,自掛牌以來,川南臨港片區新增注冊企業是原存量企業數的4倍,前三季度瀘州進出口總額躍升為全省第二。
C 深化提升159項試驗任務已全面鋪開
自貿試驗區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不斷實踐中,改革方向逐漸明晰。
四川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的159項試驗任務全面鋪開。專業人士評價,成效最明顯、市場主體獲得感和評價最高的,正是政策措施系統集成較好的領域。
在系統集成上持續發力,推動改革迭代升級、加強聯動。四川自貿試驗區通過行政審批信息化建設,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精準化,獲得群眾點贊。
對照更高標準,實現更高站位。四川始終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的貿易和投資規則來推動制度創新,為全國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加全面的改革開放做好壓力測試。鑒于國際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四川自貿試驗區首創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雙報”制度,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四川自貿試驗區還將在更高站位上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等國家戰略實現聯動,改革效應不斷輻射放大。目前,中意文化創新產業園落戶天府新區,中德、中法、中韓、新川等國別合作園區加快推進;中白、捷克寧布爾克等境外合作園區務實推進。有專家提出,依托這些園區鏈動全球,有助于推動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全方位合作。中國首個對歐合作綜合服務平臺——建于成都的中國-歐洲中心,在啟動5個月后就初步彰顯吸引力:17家歐洲機構在上月集中簽約入駐。
劉欣認為,四川自貿試驗區建設正從“立柱架梁、夯基壘臺”向“全面攻堅、深化提升”轉變,四川還將積極探索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四川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的77項創新經驗成果
1、政府職能轉變改革24項,加快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亮點:構建發票領用新模式,集成辦稅卡和銀行卡功能;
2、投資管理制度改革10項,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內生動力亮點:國地稅聯合辦稅,全程電子化為企業辦理營業執照;
3、貿易便利化改革20項,有力促進對外貿易蓬勃發展亮點:創新推出國際會展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關口前移+直通直放”通關模式實現72小時放行機制;
4、金融開放創新改革11項,著力破解實體經濟遭遇的諸多困境亮點: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全國首單“雙創債”,創建國內首個成熟的酒類基金發展模式;
5、事中事后監管改革7項,為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保駕護航亮點:打造O2O法律協同服務平臺,首創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雙報”制度;
6、協同改革5項,發揮自貿試驗區在區域經濟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亮點: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提單“一單制”改革,實施“全球頂級科技園區合伙人計劃”,構建“科技園區命運共同體”。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