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 為世界提供“中國樣板”
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一連串市場熱詞背后,均指向同一個概念——數字經濟。目前,中國GDP結構中,數字經濟占比已經超過30%。“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對于過去五年經濟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十九大報告這樣指出。同時,十九大報告還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引擎,同時也引發世界矚目,為世界提供了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國樣板”。
引領:激發增長動能
日前,位于美國華盛頓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大樓不遠處的街道上,記者看到一位當地居民,正用手機掃碼騎走一輛摩拜單車。走進大樓,在由IMF主辦的第五屆統計論壇上,一場有關中國數字經濟的主旨發言正在進行。“中國如何在過去20年里成功實現數字轉型?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對中國數字經濟的介紹成為全場焦點。
會場內外的兩個不同場景,折射出的是同一個現實,那就是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是全球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獨特樣本。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很多方面,已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劉勝義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受到兩個基本要素的驅動:數字化基礎設施和巨大的用戶市場。這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目前,中國政府和商業部門正在共同構建一個日益成熟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體系,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學分析與研究實驗室研究員埃里克·帕特里克也認為,各國政策制定者應該在本國范圍內進行信息與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僅可能有效帶動經濟增長,還有助于促進全民共享繁榮發展成果。
融合:重塑發展模式
當前,世界正迎來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數字經濟在全球范圍內掀起高潮,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新模式方興未艾,給中國經濟注入強大活力。
國際咨詢機構波士頓發布報告稱,中國互聯網企業正逐漸從應用驅動型創新邁向技術驅動型創新,中國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基數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也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帶來了獨特優勢。
“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讓人印象深刻。”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高級顧問和經濟學研究主任卡羅爾·卡拉多對記者表示,快速進入非現金支付時代的中國,打造了一個獨特的數字經濟生態系統。
除了由新技術、新業態催生出的“增量市場”,謀求數字轉型的“存量市場”更為巨大。如今,制造、旅游、餐飲等傳統行業積極謀求轉型升級,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制造業為例,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
變革:打造數字社會
在世界各國學者看來,如何更好地衡量數字經濟對社會福祉的促進作用,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命題。在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移動支付和其它金融技術創新,已大規模服務于消費者。因此,GDP統計可能并未完全反映出數字化帶來的消費者福利的增長。
如今,移動支付、移動社交等已成為中國人的日常習慣。同時,智慧城市、數字政務建設也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為現實。據了解,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都曾提出希望引進中國的數字政務技術,在這方面,中國無疑走在世界前列。
同時,中國數字經濟正在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打開“騰訊為村”公眾號,映入眼簾的是“供求平臺”“電商扶貧”“為村大數據”等板塊,該平臺已成為中國“數字扶貧”的典型案例。
“‘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政府一直以來的初衷和使命,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乃至區塊鏈技術的普及,都為我們從更多維度構建民生福祉提供可能。”劉勝義說,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標志的數字文明時代已經到來。基于對創新的鼓勵,對環境的尊重以及對更大福祉的追求,為人民帶來幸福感這一數字經濟更高層次的發展愿景,將越來越深入人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