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1日召開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送審稿),描繪成都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成都為什么要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在總規中,成都的戰略定位是什么?此次總規修編確定的城市空間結構是什么?針對市民關注的問題,記者采訪了成都市規劃管理局局長張瑛。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黨委政府落實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是統籌各類空間需求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平臺,是引領城市發展和建設的行動綱領!睆堢硎,新中國成立以來,成都市共編制了四輪城市總體規劃,在引導當時的城市發展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中,1954版總規,突出工業基地建設,奠定環形加放射的城市格局。1982版總規,形成東城生產、西城居住的格局,并強調保護傳統歷史城區格局。1996版總規,中心城區東郊工業結構調整,退二進三,提出城市向東向南發展。2011版總規,確立了市域“雙核、六走廊”的城鎮發展格局以及中心城區扇葉狀空間格局。這一次總規修編是從2016年2月正式啟動的,規劃期限為2016年到2035年。
六大方面 闡述總規修編的背景和原因
張瑛告訴記者,這次總規修編的背景和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貫徹中央新理念的必須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目標。中央城市工作會對城市工作提出“一尊重、五統籌” ,“著力增強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不斷提高城市承載力、宜居性、包容性” 新要求。中央的這些新要求、新部署都需要通過總規全面貫徹和落實。
二是肩負國家使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需要。國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確立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成都的國家責任從立足西南,到輻射更廣大地域,參與國際競爭與分工合作;國家賦予成都高標準建設天府新區、加快建設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新的使命。
三是落實全國新一輪總規改革試點示范的要求!俺啥急蛔〗ú看_定為全國15個總規改革試點城市之一。做好試點示范,是這一輪總規修編工作的重要目標。 ”
四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新要求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戰略部署。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奮力實現“一個愿景、兩個跨越、三大發展戰略”的戰略部署,對成都明確提出“抓住六大歷史機遇”、推進城市發展“五個轉型升級”、“發揮五個作用”、“五個走在前列”、“五個全力支持”等要求。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五個城市”,增強“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落實“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 等重大決策部署。這些新要求和新部署都需通過修編總規在空間層面進行統籌謀劃,確保落地落實。
五是主動應對成都市行政區劃調整和發展條件變化的需要!2016年,簡陽正式由成都代管、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國家高鐵干線引入等重大事項使我市的空間結構和發展條件發生了重大改變,亟需從戰略層面系統性應對。”
除此之外,現版總規為2011-2020年即將到期。成都總規的編制和審批都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需要提前謀劃,盡早啟動。
成都戰略定位為:四川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那么,在總規中,成都的戰略定位是什么呢?確立這一戰略定位的主要考量是什么呢?針對這個問題,張瑛表示,城市戰略定位的確定主要是從城市的特質、發展階段、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承擔的職能、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城市的特色、城市的能級等方面考慮。相當于一個城市面向未來的自畫像。
“本次總規提出成都的戰略定位為‘四川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張瑛告訴記者,四川省省會,這是成都最基本的城市性質!白鳛槭鞘,輻射帶動引領四川全省發展是成都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所以,在成都的戰略定位中首先要突出‘四川省省會的定位’,努力發揮好省會城市輻射帶頭帶動引領示范作用。”
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方面,2016年,國務院審議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成渝合作共建世界級城市群。
本次總規還提出 “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戰略定位,主要是立足于成都開放發展的優勢條件和未來發展方向提出的、“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都具備基礎和條件。天府國家機場的建設,使成都即將成為全國第三個‘一市兩場’的城市,成都的鐵路樞紐在全國位居前列,近年來,500強企業落戶成都數量西部第一,蓉歐+發車班列全國領先。自貿區的建設為國際樞紐門戶的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四川省會城市,理應在引領帶動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為加快形成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新格局,實現東、中、西協調發展做出貢獻。成都建設西部門戶樞紐城市高度契合國家戰略。
同時,成都將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俺啥加4500多年的文明史和2300余年的建城史,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是82年國家首批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睆堢硎,本次總規明確提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戰略目標,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實現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讓天府文化展現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多層次網絡化空間結構 讓城市可持續發展
此次總規修編確定的城市空間結構是什么?張瑛回答到,“本次總規提出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多層次網絡化空間結構,一心,即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兩翼,即中心城區和東部城市新區;三軸,分別是南北城市中軸、東西城市軸線、龍泉山東側新城發展軸;多中心,即在市域范圍內形成28個國家中心城市功能中心!
據了解,成都兩千多年的城市發展是在龍門山和龍泉山之間,以單中心聚集地發展方式進行拓展,當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和世界上其他許多特大城市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大城市病”問題。成都市目前正處于超大城市形成期,從2010年開始,成都市每年凈增加50萬人口,人口增速已達3%以上,預計增長勢頭還將持續5-10年,按照國內外城市發展規律,增速超3%的人口高速增長時期正是特大城市進行空間結構調整的窗口期,太早條件不成熟,太晚有可能積重難返,調整代價過高。
因此,本次總規著眼于延續千年立城的歷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現實需要和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城市空間結構,抓住簡陽代管和天府國際機場建設的機遇,在龍泉山以東規劃城市未來發展的新空間,形成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洲新城各具特色的三個城市組團,來承接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轉移和城市未來產業發展的增量,推動城市格局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
“四定”原則 推動城市發展方式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型
張瑛介紹,本次總體規劃提出了“以水定人,以底定城,以能定業和以氣定形”“四定”原則,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配置資源要素,推動城市發展方式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型,實現精明增長。
其中,“以水定人”重點是著眼成都水資源緊約束的現實問題,根據可供水資源量,科學預控城市人口規模!案鶕∮盟峙洌啥嫉2035年全年用水總量要求控制在71億立方米以內,為了協調水與城市的關系,實現水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我們在總體規劃編制的同時,同步委托省水科院,編制了總體規劃水資源論證報告,對水資源承載力進行了科學分析,將總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
“以底定城”重點是識別綠色生態空間本底,明確市域生態格局,劃定各類生態保護區域,也就是說在城鎮發展中首先要確定不能作為城鎮建設的區域。在本輪總規中,確定生態空間占市域面積41%,農業空間占37%,城鎮空間占22%,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占到市域空間的78%,高于國內一線城市,形成了全國最具優勢的城鄉生態本底條件。
“以氣定形”重點是針對成都市大氣環境特征,優化空間形態,劃定城市的通風廊道界限,改善通風環境。成都靜風率為40%,也就是一年中40%時間沒有風,因此城市形態的改善及通風廊道的構建對成都尤為重要。本輪城市總規一方面中心城區延續強化扇葉狀組團布局,東部城市新區形成帶狀組團布局,保障城市周邊生態空間通風能力,改善城市熱島效應和通風環境。另一方面,構建“8+26”的兩級通風廊道,一級通風廊道8條,連通郊區,溝通生態冷源,整體優化城市熱環境。二級通風廊道26條,深入城區,改善城市內部通風條件。
“以能定業”重點是以能源資源的供給約束和節能減排為前提,確定產業發展目錄,擬定產業負面清單。
沿重要城市節點、歷史古跡等區域構筑29條觀山視域廊道 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盛景
有市民表示,成都是我國唯一能看見雪山的特大城市,在總規中是通過哪些舉措讓成都保留這種望山見水的景觀視廊條件,更好地讓人們感受到城市的特色風貌?
“唐朝詩人杜甫用‘窗含西嶺千秋雪’生動描繪了成都作為我國唯一能看見雪山的特大城市的空間特質。”張瑛介紹到,本次總體規劃緊緊抓住這一空間特質,通過精心設計和有效管理,立足保護好“兩山相望”的格局,沿重要開敞空間、城市節點、歷史古跡等區域,重點構筑了29條觀山視域廊道,實現“望山見水”,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盛景。
另外,本次總規提出要構建融匯自然與文化特色的整體景觀格局,塑造特色鮮明的城市景觀風貌,形成“蜀風雅韻、大氣秀麗、國際時尚”的風貌特色,塑造具有全球識別性的城市形象,并為居民提供多元宜人、愉悅舒適的城市空間。將構建“三軸、四心、多片”的整體景觀格局,“三軸”為東西城市景觀軸、城市中軸線景觀軸、東部城市新區景觀軸;“四心”為四個景觀核心區,包括老城中心、天府新中心、空港新城城市中心、簡州新城城市中心;“多片”為建設多個展示天府文化形象、體現時代特征的重點景觀片區。
在開發強度、建筑高度方面做到合理確定,重點強化對臨近山體、河流、公園、歷史文化片區的“四邊”區域建筑高度管控,營造標志性天際線,特別是要將城市天際線融入到龍門山、龍泉山背景之中,形成獨具成都特色的城市象征。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