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城鄉一體。”12月25日,坐在訪談間的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楊林興鄭重其事的說出了這十二個字。對于座落在成都南邊的天府新區來說,這簡潔而有力的十二個字就代表著它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個未來將要建設成為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會展中心、行政政務服務中心,區域性總部基地、高技術服務業基地的國家級新區,在“南拓”的推進之下,已日趨成熟,城南的各大功能區格局已全面呈現。
“一帶引領、雙軸拓展、三川交融”,在鹿溪智谷創新帶、天府新區城市南拓發展軸、天府新區城市東進驅動軸、錦江總部生態帶、鹿溪智谷創新活力帶、東風渠山水田園帶的規劃布局之下,天府新區的發展將形成“1775”城鄉空間格局。“1”即1心,指鹿溪智谷核心區;7區指的是天府中心片區、科學城起步區、紫光小鎮片區、高鐵站周邊片區、行政政務片區、科學城南部片區、旅游文創片區;以及七個特色小鎮,54個幸福美麗鄉村。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向著中國西部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一帶一路雙向開放經濟高地、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化新城邁進,天府新區當如何作為?如何將天府新區建設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采訪了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楊林興,中國城市問題研究專家、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總規劃師匡曉明。
生態立區 形成“一山、兩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生態景觀格局
生態優先,如何優先?怎么保護自然環境,這是擺在天府新區規劃面前的一大重要問題。楊林興介紹,在打造西部新興增長極核的過程中, 天府新區強化“生態立區”理念,積極探索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突出重大生態項目與重大基礎設施的同步開展、有機結合,確保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布局。直管區成立之初,便確立了山、水、田、林環繞的生態格局,規劃優化提升后,更是形成了“一山、兩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 生態景觀格局。“我們規劃的1578平方公里中,60%以上的面積用于生態用地、農業用地和河流湖泊用地,城市建設用地只占不到40%。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我們天府新區最亮麗的名片和最普惠的民生。”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落實到具體規劃中,在天府新區核心區的成都科學城組團,一共規劃了12個小的組團, 這些小的組團通過生態用地、綠地、水系、廊道隔離,圍繞著水面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興隆湖來建設,形成了產業、城市、綠色生態相融合的規劃布局。這樣可以把青山綠水都引入城市當中,讓科學城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宜商的區域。同時,產城相融、城綠相融的規劃理念,還避免了過去城市建設中產城分離,導致潮汐式交通擁堵的大城市病。匡曉明說:“天府新區的目標就是要把城市放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把組團鑲嵌在綠地當中,達成城綠相融的空間格局形態。走出家門、踏出辦公區,就是公園、綠地。”
截至今年6月,天府新區圍繞綠色生態環保工作,累計投入317億元,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建成興隆湖、錦江生態帶、鹿溪河生態區、天府公園等重點生態項目。加快謀劃實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啟動25公里鹿溪河生態廊道和白沙水庫建設。按照“一谷一山一軸,兩川三廊”格局打造新區三級綠道體系,已建成50余公里生態綠道。著力打造幸福美麗新村。鋪就藍綠交織的城市底色,構筑山水交融的自然格局。
118個基本公共服務設施 打造“15分鐘生活圈”
有了宜人的生態環境,又將如何規劃出一個宜居的城市環境?楊林興提到,為提升公共服務設施能級和品質,不斷市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天府新區已經照服務人口1-3萬人、服務半徑500-600米標準,規劃布局了118個基本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生活圈”,城區覆蓋率達100%。
而在滿足市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上,已建成投用了西部國際博覽城、天府四中、七中、九中、10所小學、24所幼兒園等項目。目前正在建設雪蓮堂美術館、國際醫院、華西天府醫院、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中科院光電所、8所小學、6所幼兒園。同時,還有已經簽約落地的國際會議中心、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天府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北航研究生院、華西牙科天府醫院等項目。
其中,“行”不僅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市民需求,作為區域國際性城市開放快速通道,未來天府新區還將構建由地鐵、市域快線、高鐵構成的多層次的軌道交通體系,形成“環+放射”結構的軌道交通線網,內通城市、外達國際。未來天府新區“四橫六縱”的快速路網,將與市區19條地鐵線路構織內部成網、外部聯通的城市軌道交通網。同時,依托區域國際性大交通格局,天府新區以高鐵天府站為中樞直接接駁全國高鐵網絡,借助直達歐洲的“蓉歐班列”快速融入全球貨運通道,1小時到達重慶等周邊城市,3小時到西安、貴陽,4小時到昆明,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時間也就8小時左右。此外,新區已規劃了全域覆蓋的三級綠道體系1200公里,滿足市民綠色出行需求,2020年前,建成一級綠道382公里。
“更為重要的是,建設中的天府國際機場,將使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特大城市,屆時天府新區作為唯一坐擁兩個國際機場的國家級新區,將占據國際航空最佳口岸,成為西部最大國際航空樞紐。”匡曉明告訴記者。
規劃三大產業功能區 熊貓大廈、獨角獸島12月底都有新動作
宜業、宜居、宜商,一個國際化現代化新城區域指日可待。楊林興說,在產業發展上,天府新區規劃了三大產業功能區:鹿溪智谷科技創新和高技術服務業功能區、天府中心總部經濟功能區、天府中心國際會展功能區;三大特色產業:文創旅游片區、高端商務片區、高科技農業片區。“在產業結構上,突出創新驅動、跨界融合、低碳高效的產業特質,直管區將加快構建以新經濟突破發展為帶動,以科技創新和高技術服務業、國際會展、總部經濟3個主導產業為支撐,以文創旅游、高端商務、高科技農業為特色產業為擴充的“3+3”產業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還獲悉,未來將成為新型產業、高端企業聚集地的的熊貓大廈、獨角獸島等在12月底都將有新的動作。“12月底,我們將集中開工熊貓大廈、國際會議中心等一批總投資約1100億元的重大項目,項目全部位于新區中心區域。”這座高樓未來將用作高端企業的總部、寫字樓、會議設施,擁有一到兩個星級酒店,頂部用作觀光功能。
而位于鹿溪河西側、興隆湖東岸的獨角獸島,已經開始向全球征集“獨角獸島”項目建設總體設計概念方案,目前,參與投標的單位比當初預計的要多出兩至三倍,天府新區將于本月底開始篩選投標單位。同時,2018年將全面鋪開“獨角獸島”建設,2019年形成產業承載能力,2020年力爭培育獨角獸企業2家、瞪羚企業5家,成為全省乃至西部地區最具標識度、最具帶動力的新經濟成長高地。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