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會上正式公布了《互聯網金融報告2017》,該報告以“金融創新與規范發展”為主題,提出了現階段推動中國互聯網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十條高級原則,同時引發了互聯網金融相關模式的深入思考。
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論壇上表示“無論從已有的數據還是理論分析,不能得出互聯網金融風險一定比傳統金融的風險大這種結論,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風險是基于脫媒的方式產生的,脫離傳統的媒核心是降低成本,脫媒的原動力是降低成本提供高質量的便捷服務”。
互聯網金融是未來的基本發展趨勢,互聯網金融正在與傳統金融間相互滲透和融合,同時改變著自身的格局:為客戶們營造更安全、規范、高效的投融資環境。
互聯網金融活動仍保持高度警惕
首先,對互聯網金融的界定堅持三個要點:第一,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平臺或者企業是否具備互聯網思維;其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網絡技術是否穩定;其三,是否已服務于借款人和投資人為目的。以上三個要點是主動參與互金活動的門檻。
其次,在互聯網金融活動中仍需保持高度警惕:首先,投資者應篩選相對權威的投資平臺購買有關產品;第二,關注金融產品的年化收益,關注資金的流向;其三,注意保存相應電子合同及相關憑證;第四,當出現問題時要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由相關部門確認平臺的違規經營情況。
供應量金融模式被大眾認可
相較于傳統的車貸項目、房貸項目、信用抵押貸款項目等,供應鏈金融項目更加穩定。依托供應鏈鏈條內的核心企業,在貿易真實的前提下,將單個企業不可控的違約風險轉化為供應鏈整體可控的風險,從資產端和風控端實現了對平臺運營風險的有效控制,從源頭遏制了逾期、壞賬現象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投資者都能夠及時足額地收回本息。
以專注供應鏈金融模式的互金平臺紅包貸為例,在篩選項目時,紅包貸對合作機構的綜合實力、股東征信情況、業務運營能力、所在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經營優勢、貸款質量、存量信貸資產等多維度進行實地考察。并與多家知名第三方征信機構合作進行信用數據評級,交叉驗證審查項目的真實可信度;還款方為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核心企業貿易采購應付賬款。另外借助大數據風控模型,多維度確保平臺項目質量。
供應鏈金融中,應收賬款、倉單質押和預付賬款等標的都屬于短期資產,周轉率較高,符合互聯網投資人的投資偏好,即流動性高、安全性強、收益可觀。
技術風險控制能力尤為重要
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安全意識不高,加上風險控制技術能力不足,網站漏洞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則可能泄露用戶隱私信息,影響資金安全。
近日新聞指出,互聯網金融APP現成為風險的新型聚集地。截至3月22日,共發現互聯網金融APP漏洞1200余個,其中高危漏洞占比23.3%。此外還監測到1300多個互聯網金融仿冒APP,并被累計下載3000多萬次。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經濟師徐小磊建議,普通公眾最好選用官方發布的APP。紅包貸自主研發的平臺系統:紅包貸IOS系統V1.0及Android系統V1.0均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級證書。紅包貸APP采用與銀行級別相同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議公眾選擇可信的安全應用商店下載,對于來源不明的應用商店、網站鏈接引導的APP不要輕易下載。
此外,紅包貸APP建立了SSL安全加密通道,用戶在線輸入的身份證、銀行卡等機密信息在網絡傳輸過程中將不會被查看、竊取和修改,切實保障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集中的違規行為更應嚴密監測
虛假宣傳、虛假項目、資金池等是互聯網金融平臺比較集中的違規行為,這些問題更應作為公眾嚴密監測的對象。相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技術平臺監測發現,P2P網絡借貸平臺涉及虛假宣傳的有423家,金融數據服務器在境外的有125家,綜合收益率過高的有70家,未在工信部備案的有40家。一些平臺甚至涉及多種違規行為。
互聯網金融面臨一個轉型升級的過程,傳統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即將畫上圓滿句號。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尋求新的模式,必須不斷創新,走向產融結合的路子,讓互聯網金融真正地深入到產業鏈里,能夠成為產業發展的賢內助。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