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會展業提質增效、加快發展,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四川省“十三五”會展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我省將推動會展業創新發展,全面提升會展業的綜合競爭力,力爭把四川建設成為“輻射中西部、服務全國、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會展業強省。
《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初步建成中西部會展創新發展示范區、中西部會展國際合作先導區,成都初步建成國際會展名城,努力將以成都為中心的“中西部會展經濟帶”發展成為環渤海會展經濟帶、長三角會展經濟帶、珠三角會展經濟帶以外的中國會展業“第四增長極”。力爭2020年,總收入2660億元,直接收入280億元,拉動相關產業綜合收入2380億元,會展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3%,會展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服務業增加值比重7%,會展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會展規模重大會展項目數量1800個。
力爭年營收過億會展企業達5-6家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面推動全省基本建成以展覽和會議為支柱,以節慶、賽事和獎勵旅游為特色優勢,以國家級和國際級品牌會展為龍頭,地方區域性會展為基礎的會展業發展態勢;市場主體綜合實力、競爭力明顯提升;會展場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從會展業大省向會展業強省發展的基礎有力夯實。
鼓勵有實力的會展企業通過聯合、兼并、參股等形式集團化發展。到2020年,培育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會展企業,力爭年營業收入過億的企業達到5-6家;來川落戶或設立分支機構的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達到3-4家。鼓勵展覽機構、行業龍頭企業、商協會組織走出國門參展辦展。
在會展場館建設上,堅持“量體裁衣”“適度超前”的整體規劃布局原則,構建層次合理、梯度明晰的發展建設體系。加快推進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二期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州)規劃建設綜合實用、功能完善的中小型會展場館,鼓勵各市(州)對現有場館進行改造升級,逐步形成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互補、配套完善的會展設施體系。
“十三五”期間,持續深化西博會的龍頭帶動作用,到2020年,在全省范圍內培育壯大25-30個重點展覽、5-10個國際知名會議、4-6個品牌節慶活動。省直相關部門與各市(州)密切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會展項目落地四川。大力推動會展業實施商標品牌戰略,依法開展馳名商標和四川省著名商標認定。
打造“一心四區”會展經濟格局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遵循“統籌規劃,錯位布局”和“突出特色,融合發展”的原則,優化空間結構,著力培育和建設以成都平原經濟區為會展經濟核心區,以川南、川東北、攀西、川西北四大經濟區為會展經濟拓展區的“一心四區”會展經濟格局。加快發展以成都市為核心的會展經濟發展極,扶持發展若干區域性會展中心城市,形成層級分明、各具特色的全省會展業發展體系。
充分發揮成都特大中心城市的集聚、擴散功能,帶動各市(州)會展業加快發展。強化德陽、綿陽、樂山、眉山、資陽、遂寧、雅安等7市的節點支撐作用,以展覽、會議為重點,發展綜合性、專業化、國際化會展項目。依托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務、商貿物流等產業優勢,著力舉辦高新技術類展覽,并配套開展專業會議及論壇活動,集聚科技類會展資源。
川南經濟區--充分發揮自貢、瀘州、內江、宜賓等4市的交通和工業基礎優勢,緊密結合酒類食品、機械制造、能源化工等特色優勢產業和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舉辦專業類會展活動。
川東北經濟區--充分利用廣元、南充、廣安、達州、巴中等5市特色農業和民俗文化資源優勢,重點舉辦品牌節慶、賽事活動,推動打造特色農產品基地、生態文化旅游區;舉辦油氣資源、生物、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貿等展覽和會議活動。
攀西經濟區--攀枝花市和涼山彝族自治州圍繞以釩鈦、稀土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水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以早熟蔬菜、亞熱帶水果、花卉和中藥材為代表的特色農業等優勢產業,大力推動相關展覽和會議活動的舉辦。
川西北經濟區--充分發揮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態和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強化特色會展品牌建設,重點培育品牌節慶和賽事活動,推動舉辦文化旅游、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太陽能和風能等相關主題的會展活動。
(來源:四川經濟日報)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