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作為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成都高新區出臺強有力的支持政策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7月13日,成都高新區發布《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及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下稱《政策》)。該《政策》共4項17條,明確對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智慧健康等領域的研發、生產、銷售類企業給予支持,并設立100億元的生物產業專項基金,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助推生物類企業發展壯大。
“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為主要載體,力爭在2022年,將其打造為千億級產業集群!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發布的《政策》涵蓋項目引進、品種培育、規模提升、生態完善等領域,有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落實,釋放政策紅利,為生物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強力資金支持加速產業聚集
經過近幾年的持續發力,成都高新區已逐步形成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智慧健康等生物產業特色領域,生物服務、生物環保、生物制造等輔助產業也正在加快聚集。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地奧、奧泰醫療、美敦力等企業1336家。
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正在加快建設,為生物產業項目聚集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在成都高新區與雙流區實施共建的一年多時間里,生物城共簽約項目62個、協議總投資788億元;已簽約項目中含諾獎團隊3個,兩院院士團隊2個,國家千人計劃團隊7個,海外歸國高層次人才團隊18個。
為了進一步加快重大項目引進,此次出臺的《政策》明確,將對三類企業或項目實行“一企一策”有關扶持政策:一是新進、設立獨資或合資的全球藥品、生物醫學工程500強和國內醫藥工業100強企業;二是生產型企業投資10億元以上、研發型企業投資5億元以上、總部企業實收注冊資本金2億元以上的項目;三是重大生物產業品種引入成都高新區進行產業化的企業。
在企業研發、培育新品種上,此次發布的《政策》明確:對企業單個品種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3億元、5億元、8億元、10億元的,每上一個臺階給予企業300萬元獎勵,獎勵金額可進行累加;對企業自主研發新品種,或對現有品種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改進,并承諾在區內實現產業化的,按照國家規定藥品、生物醫學工程申報流程,分階段給予支持,最高可達1000萬元;對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的重點課題,在區內實現產業化,且當年銷售超過500萬元的,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為鼓勵企業壯大規模,《政策》還明確,對“四下企業”首次成長為“四上企業”并成功入庫的,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對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萬元、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一次性補貼;對已上規入庫的企業,年產值增速超過20%、增幅超過1億元的,按照增長絕對值的1%給予獎勵,最高200萬元。
設立百億基金完善產業生態
作為提升產業生態、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的重要推進和保障措施,該《政策》明確,成都高新區將設立100億元規模的生物醫藥和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專項基金,包括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等,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和服務生物企業成長壯大。
人才方面,對諾獎、海內外院士及其團隊入駐,通過創辦產業院、加速器等方式來實施成果轉化或產業化的,可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專項補貼支持;對國家、省、市重點人才計劃或海外留學歸國高層次人才團隊到成都高新區實施成果轉化或產業化的,可給予最高500萬元的創業支持。對成都高新區符合生物產業重點領域企業的核心管理及研發人才,在個人貢獻獎勵、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支持。
平臺方面,對建設重要公共技術平臺、GCP中心、GLP中心等關鍵核心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200萬元、60萬元、30萬元獎勵。
為鼓勵企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根據企業年度出口規模的不同,可給予企業最高100萬元補貼。支持在成都高新區建設各類國際合作平臺,開展對外技術合作交流。國外知名研發機構和技術轉移中心等在成都高新區設立分支機構的,視其投資和運營規模,最高可給予200萬元經費支持。
據悉,為加速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成都高新區還將大力培育藥物篩選、藥理毒理、安全評價等領域的配套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大力拓展適合GMP生產的標準廠房、公共車間等。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