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第一輪曙光灑在肥沃的紫色土地上時,成都人早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濃厚的創新創業氣息包裹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讓人聽到經濟市場生機勃勃的心跳聲。
7月2日,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表示,成都要抓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重大機遇,改革組織經濟工作方式,著眼城市長遠目標和戰略全局,從成渝戰略互動中找準提升城市首位度、擴大城市輻射力的切入點,以增強“五中心一樞紐”功能為目標,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對于成都未來的產業發展潛力,參與國家重大規劃《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起草工作的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肖金成有深刻的理解。他告訴記者:“一帶一路”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成都是重要節點,多條鐵路連通歐洲;長江經濟帶戰略中,滬蓉發展軸是長江經濟帶的北翼,成都具有重要地位;成渝城市群發展中,成都更是核心城市。成都平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制高點:投資西部首選成都 趨勢明顯
肖金成說:“西部發展有兩個動因,首先西部市場本身比較大,其次是向西開放,可對接歐洲、西亞、南亞等市場,西部地區由過去(無港口)的區位劣勢,變成了優勢。這些年西部發展很快,主要是(得益于)產業的聚集。”
去年四川省GDP總量達到3.27萬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區GDP排名中位列第6位,其中,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2萬億元,GDP總量在副省級國家級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
肖金成認為,產業是城市的基礎,現代城市都是因產業發展,從而帶來相關的居住、商貿等活動,促進城市發展。
在推動城市發展過程中,產業本身也在發生著變化。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悄然打響。第一次工業革命造就了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第二次工業革命讓西方國家成為世界領跑者,第三次工業革命讓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于中國而言,不僅要參與,更要實現引領。
在這場沒有退路的競賽中,誰能成為中國跑步前進的加速器,成為未來中國發展新城?
成都早已做好準備,一大批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在這里落地、成長,成都已經擁有多個千億級產業以及其他頗具潛力的優勢產業,比如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航空航天產業等。
成都的產業發展支撐,還在于有著強大的人才資源。
肖金成認為,成都有很多知名的大學,每年培養很多高素質的人才,也能夠涌現很多專業人才,還有從沿海地區來西部投資的企業也會帶來人才,這些人才都是成都產業快速發展和崛起的動力。
“成都是大西南的經濟重鎮,成都平原是西部地區資源條件最好的地方,這些年成都的產業結構快速提升,產業層次提高,新興產業、新業態等都在出現”,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對記者說,在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西部正在搶占這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成都將會領跑西部,這個趨勢比較明顯,很多企業去中國西部投資首選之地就是成都。
快速崛起中的成都,有著越來越好的發展機遇,但從產業發展來看,與北上廣一線城市之間仍有一定差距。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向記者表示,當前成都與北上廣等城市在經濟發展上存在一些差距可以理解,北上廣在發展上起步更早,成都要根據自身特點發揮優勢。
交匯點:成都成中西部門戶,產業發展為重要載體
在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范銳平提出,成都要創新人力資源要素供給。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貼近國家和城市發展戰略長遠需要、貼近產業和企業發展人才需求,大力推進“蓉漂”計劃,改革人才落戶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設人才綠卡體系,推進人力資源提能行動。
對此,產業中國研習社創始人張五明向記者介紹,成都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增長極,成都如果可以發展成為國際性大城市,將極大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張五明進一步解釋,在西部地區,成都的相對競爭優勢比較明顯,是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的高地。在全國范圍內,成都整體競爭力距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還有差距,但在新一線和區域中心城市的競爭中,成都的產業支撐力、產業結構、消費力、營商環境、城市外向度、包容度都具有優勢。特別是消費活力上使得成都的經濟增長動力更具可持續性,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宜業宜居宜商的環境讓成都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更強。
“成都未來發展空間很大,規劃建設天府新區,可以聚集大量產業”,肖金成說,未來在全國城市實力排名中,成都將會持續排在前列。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成都形成交匯點,產業發展成為了戰略、規劃的重要載體。
根據《成都市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動企業“走出去”五年(2016-2020年)行動計劃》布局,成都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互動,聚焦“一帶一路”重點地區和重點國家,對接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推動成都優勢產業、優秀企業全方位、多領域、高水平“走出去”,加快建設國家中西部地區“走出去”門戶城市。
“我們認為應該以成渝城市群為核心,規劃一個西南經濟區,一方面和東南亞展開合作,一方面要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緊密聯系起來,這樣成都(在中國城市中)的地位會更加突出。“肖金成說。
聚焦點:服務業占比會增加 制造業會優化
“一個經濟區,要以城市群為核心,城市群要以大都市為核心,大都市才能引領城市群的發展,區域經濟不是孤立的,是有吸附和輻射效應。”肖金成說。
在西部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中,成都的地位獲得了高度認可。去年4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考察成都科學城時指出:要做新經濟核心區,新動能拓展區,打造四川發展新引擎。
對于城市產業發展的布局方面,肖金成認為,在現代城市發展發展過程中,產業分工應該是核心區發展服務業,周邊地區發展制造業。
對此,成都在本次產業發展大會上提出,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絡化功能體系,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著力構建以龍泉山脈為中心,南北雙向拓延、東西兩側發展的戰略空間布局,推動成都進入“雙城”時代。著眼城市均衡發展和外溢能力提升,優化中心城區布局。
肖金成認為,成渝城市群的發展特點是,成都、重慶兩個大都市聚集能力很強,但是,周邊的城市卻落差太大,不利于相互協調,未來一定要和協調發展結合起來,要形成一定分工。
哪些產業將會成為成都未來發展的重頭戲?
“成都作為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未來的城市發展要向現代服務業的結構轉變,制造業要體現先進和高端制造業,成都的產業結構會和沿海城市的變化趨勢一致,服務業的占比會越來越高,制造業會優化,未來金融、研發、物流等都會是成都長期的優勢”,陳耀說,成都產業發展面比較廣,未來需要聚焦一些抓手,突出一些優勢產業,比如軍工等將是很大的發展機遇。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