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作為支撐綠色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綠色改造的金融要素總和,其創新力度和廣度關乎綠色經濟的增長。8月19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北方新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在天津舉行。
來自聯合國、政府部門、國內外金融機構等數十位專家學者圍繞“綠色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主題展開交流與探討,積極獻言獻策。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3周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三地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在致辭中表示,天津地處我國北方經濟的重要核心區,京津冀城市群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城市。綠色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鮮明導向,綠色金融則是發展的重要引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不僅將促進天津和京津冀地區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也必將在全國范圍內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天津在綠色金融領域起步早、發展快,早在2011年天津就開展了綠色金融項目試點,2013年國內首個綠色供應鏈管理市場化綜合服務平臺在于家堡金融區正式成立。如今,“綠色金融”已被寫入《天津市金融創新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16—2018)》。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閻慶民在致辭中表示,解決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十分重要。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對天津的定位是“一基地三區”,即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這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空間,天津將繼續探索實踐,力爭為國家制度創新作出貢獻。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結合國際談判的有關經驗,建議要對綠色金融所支持的綠色項目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如果定義不清晰,投資者就很難來配置資源,也就無法評估綠色投資的環境和經濟效益,政府也就無法對綠色投融資提供定向的激勵機制。沙祖康認為,綠色金融要真正走進綠色產業,與綠色產業共發展,金融是魂,產業是體,以綠色金融的手段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才能真正推動綠色經濟的增長。
盡管綠色金融一路“高歌猛進”,綠色發展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但人們對于綠色經濟尤其是綠色投資帶來的經濟價值回報仍存疑慮。一個普遍的看法是,綠色投資創造的更多是社會價值這張“面子”,卻無助于贏得經濟價值的“里子”,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經濟價值。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劉珺在論壇發言中表示,這一觀點并不準確。劉珺認為,綠色投資與經濟回報呈高度正相關,綠色投資本身同樣創造經濟價值,而非只是簡單地創造社會價值,因此綠色投資是可謀的、有前途的。當前最重要的是將綠色投資的相關因素進行有效市場量化,沒有量化就沒有辦法投資,難以區分某種債券是綠色、灰色還是黑色,而一旦將綠色因子進行嵌入,就一定會極大地推動綠色投資的發展。
從目前看,現有的綠色金融體系能否滿足綠色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周月秋看來,現有的金融體系在適應綠色發展的問題方面有挑戰、有壓力。銀行綠色信貸規模非常大,但是存在一些問題。周月秋表示,主要體現在如果按照原有的信貸流程和原則,會遇到初期資本不足的問題,同時,技術資本轉換成現金流還沒有完整的機制。另外,從直接融資方面來講,信息披露可能還沒有涵蓋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內容。
對此,周月秋建議,在綠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參與者主體、政府、監管部門從不同的角度共同努力。他認為,綠色金融的相關指導意見發布后,對于三方面力量的集合應該會發揮比較好的作用。政府通過財政、稅收、補貼等方式,把綠色項目在經濟效益上不太充分的方面進行一定的補償。此外,監管部門應解決綠色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標準和監督信息的強制披露等方面的問題。
(來源:金融界)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