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一年一度的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開幕。作為國內第四大車展,成都車展至今已經舉辦到20屆,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地區也在成都車展的發展進程中,日益凸顯出汽車產業的重要地位。
數據顯示,在制造端上,成都已聚集了一汽-大眾、沃爾沃、神龍汽車、吉利等11家整車企業,整車生產能力達到140萬輛;在消費端上,近五年來,成都市小型汽車以年均43萬余輛的速度增長,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7%左右。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成都小型汽車保有量達到432萬輛,已是名副其實的國內汽車消費“第二城”。
繼東北、華東、華南之后,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地區,正在消費和制造兩個層面成為車企眼中必須占領的“第四極”。
“通過‘一企一策’的招商引資方式,逐步打造和完善產業生態圈,成都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量的跨越。”8月14日,成都市經信委汽車產業處處長文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2017年7月出臺的《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未來成都汽車產業將重點發展中高檔品牌乘用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及電池、電控、電機等關鍵零部件,清潔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
“在實現量的跨越后,下一步成都要在質的方面實現跨越,圍繞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實現彎道超車。”文彬稱,預計到2020年,成都的整車產能將達到300萬輛。今后,成都將繼續為汽車產業量身打造推進計劃,保證成都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
“產業缺什么就補什么”
在今年7月2日召開的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成都提出,力爭到2022年制造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先進制造業占工業比重達50%以上,建成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城市。而作為先進制造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汽車產業將成為重中之重。
當前,在汽車制造端方面,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東風神龍、沃爾沃、吉利等車企已先后落戶成都,這里已是國內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數據顯示,2016年,成都小型汽車產量已經達到了115.4萬輛。
車企紛紛來成都落戶,離不開成都在招商引資策略上的吸引力。據文彬介紹,在對車企的招商引資上,成都采取了一些“非常規”的做法。
“我們按照打造產業生態圈的理念,著力抓好上下游產業鏈配套,抓好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服務,缺什么就補什么。”文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解釋稱,“比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上,如果已進駐成都的企業缺電池配套,我們就想辦法引進電池企業;如果企業缺資金,我們就依托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地位,開發一些針對汽車產業的專項金融產品。”
正是按照“補鏈、強鏈、擴鏈”的發展思路,成都汽車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和成熟,進而吸引了更多車企進駐,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
以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據《成都晚報》報道,截至去年9月,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南部片區(60平方公里)和北部拓展區(77平方公里),聚集了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東風神龍、吉利、沃爾沃等11家整車企業,初步形成全鏈條產品體系,圍繞整車龍頭企業引入了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總計260余家,基本搭建出以發動機、底盤、汽車電子、車身、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五大總成為核心的配套體系。
汽車將與信息產業“強強聯手”
根據《白皮書》規劃,2017年,成都汽車產業工業增加值要增長10%以上,力爭15%,實現整車產量120萬輛以上,全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800億元以上,實現利稅350億元以上,繼續保持汽車產業較快增長勢頭;到2022年,成都市要實現整車產量210萬輛以上,全產業主營業務收入3000億元以上,實現利稅580億元以上。
為完成上述目標,成都已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找準了方向。
《白皮書》指出,成都汽車制造產業的發展定位為,加快轉型升級,塑造“成都造”品牌汽車,促進汽車產品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的方向發展,建設中國西部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汽車城;重點發展中高檔品牌乘用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及電池、電控、電機等關鍵零部件,清潔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
根據今年出臺的《成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成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要達到500億元以上。
而根據《白皮書》的內容,未來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上,成都的發展思路是: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積極培育車載智能終端系統、先進車載傳感系統、人車互聯系統等智能汽車產品。
“對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成都依然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策略。”文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對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成都一方面具備了成熟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在信息產業領域有很大的優勢。“信息產業是成都的第一大產業,聚集了很多優秀的技術人才,而這些人才都可以輻射到智能網聯汽車領域。”
目前,電子科技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每年可培養數萬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他們將為促進成都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助力。
今年3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已確定落戶成都科學城。據悉,該中心隸屬于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由多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和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牽頭組建,由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和電機工程系等學科人才支撐,這對成都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無疑是錦上添花。
“成都目前第一大產業是電子信息,第二大產業是汽車,我們將這兩大產業強強聯合,將使成都的汽車產業實現長久、可持續的跨越式發展。”文彬說。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