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全社會消費浪潮的蓬勃發展、線上線下商業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一個“新消費時代”正在到來。而更多元的品類選擇、更豐富的消費內容以及更優化的購物體驗,都詮釋著“新”字的內涵。在每年“雙十一”這一天,24小時內所釋放的平臺、商家和消費者的購買力度,也成為“新消費”最具有代表性的觀察樣本。過去十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數字化推動消費領域變革,社會進入新消費時代。2017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上升至29.3%,進入聯合國規定的20%-30%的富足區間,大眾消費在升級。
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進口貿易博覽會上指出,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中國將順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培育中高端消費新增長點,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進口空間。中國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買買買”雙十一購買力彰顯我國強大內需
今年是“雙十一”的第十個年頭,它已經不再是各大電商促銷的節日,而是逐漸成為全球的商業和文化現象!百I買買”的參與人數逐年遞增,各個平臺的成交額也在不斷刷新。11月10日22點56分,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已累計下單金額突破1000億元。“雙十一”當天,僅兩分鐘,天貓總成交額就超過了100億元。蘇寧易購成交額4秒破億,50秒破10億。現在的“雙十一”,不僅是許多品牌“推新(產品)”和“拉新(客戶)”的最佳時機,同時也見證著經濟活動方式的變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約占全球中等收入群體的30%以上,中等收入群體具備較高的收入和消費活力。《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增長10.2%,2013—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3%,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8322元,增長7.1%。近日,經濟日報發布的《2018中國零售商超全渠道融合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已從2013年的8896元增長至2017年的25974元。我國居民消費支出收入比為70.5%,且消費能力及潛力巨大。
在近日的中央企業國際合作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強調,要在貿易往來方面深化合作,支持中央企業進一步擴大進口,支持中央企業與各國企業以市場化方式相互融入彼此產業鏈、價值鏈,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滿足日益增長的中國市場需求。
對于全年走勢,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李魁文認為,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進一步增強,市場多元化和貿易便利化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預計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將保持平穩增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日益增長的新科技 協助物流業貢獻中國力量
物流服務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重要環節,在電商的帶動下,快遞行業從2007年開始連續連續9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長,2016年全國快遞量超過300億件大關,爆發式增長的業務量,對物流行業的效率與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8年天貓雙11開場僅30分鐘,全國多地消費者就收到了剛剛下單購買的商品。僅8分鐘,青島一名消費者就收到了天貓直送快遞員送上門的一箱礦泉水。9分鐘,餓了么“專星送”的騎手將今年天貓雙11的第一杯星巴克咖啡送到了一位上海消費者手中……多形態、多業態的“分鐘級配送”漸成新物流常態。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物流業在優化產業布局、提高運行效率、促進交流合作、繁榮國際貿易、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意義重大。今年,由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以及在其賦能下的智慧物流、智能供應鏈、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共同推動新消費發展。
據悉,在圓通蕭山分撥中心內,菜鳥與圓通速遞聯合啟用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350臺菜鳥“小藍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件包裹,機器人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赤道一圈。此外,圓通還投入近40套自動化分揀設備;中通快遞在24個轉運中心上線了的雙層自動分揀系統;申通快遞有超過14個新建及改擴建轉運中心投入使用,新增日均快件處理能力達1000萬件;德邦快遞上線了智慧車隊……可見,數字化成為物流行業提升效能的有效途徑,也預示未來物流行業的發展前景。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物流領域的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下,交通運輸部與相關部門協同合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規劃、政策措施,全力促進物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物流業發展取得了新成效、邁上了新臺階。劉小明表示,未來,交通運輸部將繼續堅持創新高效發展,充分激發全行業創新活力,全力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融合發展,為物流暢聯全球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
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 農村城市新融合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冬棗是濱州市沾化區的富民產業和支柱產業,常年種植的面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在20多年的發展后,傳統經銷模式的沾化冬棗也在遭遇品牌發展的瓶頸期。2017年,濱州市沾化冬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選擇了京東作為合作平臺,2017年雙11當天成交了4.6萬單,約有20萬斤。第一年線上賣了200多萬斤。從年初至今,沾化冬棗在京東平臺的銷售同比大增了67%。今年更是為京東單獨開辟了包裝線。隨著電商帶動經濟發展,曾經懷揣致富夢想外出打工的打工族們,開始陸續返鄉,投入到家鄉電商事業的發展中,濱州市沾化冬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魏達說道。
不僅京東,各大電商平臺都投身精準扶貧,拉動就業,幫助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走向全國,實現農村與城市的新融合。蘇寧依托智慧零售優勢,于2018年在全國首創了蘇寧易購“扶貧實訓店”——O2O造血扶貧新模式;拼多多三年來賣出109億斤農貨,在貧困縣帶動返鄉就業青年超過5萬人,拉動700萬人就業;唯品會將為涼山州引入唯愛工坊“電商+非遺”扶貧模式,逐步引導非遺產業進入涼山州,發揮當地非遺手藝人及貧困人群的主觀能動性,激發當地群眾的“內生動力”……
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周可仁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商在消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社交電商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傳播,拓展了扶貧渠道,它架起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橋梁,作為一種新型的扶貧模式,電商扶貧不再只是為貧困地區、貧困人群捐財捐物,而是通過為當前農產品提供穩定、可靠、優質的銷售出口,甚至將成熟的扶貧理念和致富思路留在當地,完成從輸血到造血的本質性變化,從而達到增收、脫貧甚至致富的愿景。而電商企業用自身的資金資源和影響力優勢,幫助貧困地區開展全方位的產業脫貧,才是電商扶貧的更高階段。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