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拉長了商品的市場半徑,對地區經濟的影響日益顯現。1月31日,四川省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四川消費市場的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四川電商購買力外流現象明顯。
報告稱,近年來四川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網上商品零售保持了快于消費品市場,快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態勢,但按賣家所在地和買家所在地不同口徑來統計,四川購買力外流現象突出,且在逐年增加。2015年四川網絡零售凈流出485.2億元;2016年凈流出702.2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凈流出543.8億元,較上年同期擴大了68.7億元。如果按照2017年前三季度增速來估算,2017年,四川網絡零售凈流出將超過800億元。
最近召開的成都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也提到,近年來,成都網絡“海淘”消費增速高于北上廣等國內一線城市,同時成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四川省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這表明本地消費外溢與外來消費降低疊加顯現。
四川電商的高速增長,可以從阿里巴巴公布的2017年雙十一天貓消費數據就可以窺見一斑,四川全天交易額為73.09億元的商品,同比增長41%。電商高增長還帶動了四川快遞和倉儲物流的增長。
1月13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2017年31省市區快遞業務發展情況,四川快遞量以11.08億件排名全國第九位,而以38.2%的增速排名全國第三,僅次于貴州和廣西,貴州和廣西增速高的原因在于快遞量基數比較小,而排在四川之后的則是浙江和廣東,則是全國電商主要輸出地。
1月18日,世邦魏理仕發布的《2017年成都房地產市場回顧與2018年展望》報告顯示:網絡零售業火熱帶動電商和第三方物流企業需求活躍,2017年,成都物流倉儲市場全年凈吸納量高達98萬平方米,同比上升216.7%,居全國首位。
但是在這火熱市場的背后,四川成為電商產品主要買家。西南財經大學信息工程大學執行院長霍偉東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數據反映了四川尤其是成都消費能力比較強,同時也反映了四川造、成都造產品在需求定位和企業的線上拓展需要改善。
報告也指出,當前四川部分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對“互聯網+”的認識不夠清晰,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認識不足。很多企業雖然開始了線上交易,但忽視體驗式服務,沒有實現與消費者的有效互動,轉型效果不佳。據調查,60%以上企業的轉型僅限于方便支付或建立微信公眾號進行廣告宣傳,收效甚微,對后續如何發展不明確。
近幾年,四川也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連續出臺支持電商發展的政策意見。此次報告也顯示,四川網上交易平臺不斷壯大。2015年,四川僅1家網上零售平臺被列入國家重點監測,2017年增加至7家,平臺實現交易額27.4億元,其中實物類商品交易額26.9億元。
不僅如此,2017年前三季度,按賣家所在地分四川實現網上商品零售1432.6億元,同比增長28.3%,總量居全國第8位。2017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601.7億元,比上年增長33.4%,增速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個百分點,對消費品市場的貢獻率達6.3%,比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個百分點,比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
(來源:第一財經)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