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弗里德曼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經濟學家。在上世紀上半期,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公認是凱恩斯。上世紀30 年代初期美國經濟發(fā)生大不景氣。凱恩斯著的《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是對大不景氣的一個重要的解釋。在上世紀的下半期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是芝加哥大學的弗里德曼和MIT 的保羅·薩繆爾森。在這一篇文章我將討論弗里德曼對經濟學一些其他重要的貢獻。
1976 年弗里德曼獲得經濟學的諾貝爾獎,表揚他對解釋個人或全國消費數(shù)量的貢獻。早在1957 年,他發(fā)表了解釋消費數(shù)量的重要著作《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這本巨著倡議一個重要的理論來解釋消費數(shù)量。根據(jù)凱恩斯的理論,決定消費的變數(shù)是收入。當收入增加,消費便會增加。但是消費與收入的比例會減少。這個關系符合美國的經濟數(shù)據(jù)。如果這個關系存在,當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以后,國家的收入增加,國家的消費量雖然增加,但是消費與收入的比例減少。這便是說,消費不足以吸收收入的增加,結果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不能繼續(xù)發(fā)展。一個挽救的辦法是由政府增加政府的支出來吸收收入的增加。這也是凱恩斯的建議。
弗里德曼對市場經濟的運作很有信心,認為市場經濟能夠自動地繼續(xù)發(fā)展,無需政府干預。根據(jù)他的理論,當一個市場經濟發(fā)展以后,如果我們能把收入的數(shù)量準確地計算,支出與收入的比例是固定的,約等于90%。家庭每年的收入變動有種種原因。好比在某一年主婦要生孩子,不能工作,當年沒有收入。但是該家庭當年的消費不會因而減少。根據(jù)弗里德曼的理論,一個家庭當年的消費不是由家庭當年的收入、而是由這家庭的持久收入決定的。支出與持久收入的比例是固定的,約等于90%。換句話說,消費與持久收入的比例是固定的,約等于90%。
1954 年筆者在芝加哥大學寫博士論文,題目是“美國汽車的需求:一個耐用品需求的研究”,同時參加了弗里德曼開設的研究生討論班,有機會把論文研究的工作在討論班里報告。解釋消費品的需求,不論是耐用品或非耐用品,最重要的變數(shù)是收入。但是根據(jù)弗里德曼的理論,適當?shù)氖杖胱償?shù)是持久收入,不是當年收入。在我的論文中,我嘗試用當年的收入和持久收入來解釋美國汽車的需求量,發(fā)現(xiàn)持久收入是一個比當年收入更適當?shù)淖償?shù)——來解釋美國汽車的需求量。
弗里德曼相信市場經濟能夠自動地運作,推動經濟的發(fā)展,不需要政府干預。上世紀30 年代美國經濟發(fā)生危機,不是因為市場經濟的運作引起經濟的不穩(wěn)定,而是因為政府不良的政策干預了市場經濟正常的運作。當然,經濟發(fā)展的速度不是每年相同。但是每年不多的波動,我們應當讓它發(fā)生,不要用短期變動的政策來干預它。如果政府用支出變動來調整短期的經濟波動,結果反而增加了波動。因為政府無法預知政府支出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弗里德曼主張用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的波動。貨幣政策的工具是貨幣的供應量。因為政府也無法預知貨幣供應量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所以政府應當平穩(wěn)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的速度應當比GDP 增加的理想速度略高一點。因為當GDP 增加,居民對貨幣的需求會同時增加。貨幣的需求彈性稍高于1,也就是說,當居民的收入增加10%,他們對擁有貨幣的需求要比10%稍高一些。如果我們要把GDP 每年增加2%,適當?shù)呢泿耪弑闶前沿泿琶磕暝黾拥乃俣榷樯愿哂?%。這個弗里德曼的倡議,被世界很多國家接受了。這是弗里德曼的經濟理論影響世界各國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例子。
記得有一次弗里德曼訪問中國臺灣,與當時臺灣的“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會面。俞國華詢問他對貨幣政策的意見。弗里德曼的回答是應當把貨幣的供應量每年增加的速度平穩(wěn)下來。這便是說,俞國華總裁和他的干部不需要動腦筋,只需要建立一個政策,把貨幣供應每年增加的速度確定下來。弗里德曼主張政府應當建立一個健全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建立以后,政府應當讓市場經濟自由運作,不要干預。政府唯一的經濟任務是維持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
(來源:第一財經)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yè)家聯(lián)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fā)展新格局,引領企業(yè)品牌發(fā)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yè)與政府、企業(yè)與行業(yè)、企業(yè)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yōu)秀青年企業(yè)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