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針對外界對聯想在5G投票中“不愛國”的指責,柳傳志憤然發聲,李彥宏、劉強東、周鴻祎等企業家紛紛發文,反對商業政治化,呼吁良性競爭。
無論這一行為是出于私誼還是共同利益,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熱衷于主動而公開地表達自己在各類議題中的立場,且不再限于處理公司危機、支持慈善事業、踐行社會責任等傳統領域。
在埃森哲近日發布的《Fjord趨勢2018》中,這一現象被稱為“立場經濟”,并已成為當前商業社會的一個重要趨勢。
一年前,美聯航暴力驅逐乘客后未及時道歉引發眾怒,企業領導者和整個商業社會將注意力放在了企業該如何處理意外事件上,但如今他們發現,僅僅被動表態,已經遠遠不夠。
英國高檔連鎖百貨商店約翰•路易斯(John Lewis)宣布取消在童裝中使用“男童”和“女童”標簽,這一舉措并非迫于公眾壓力,而是希望借此促進性別平等和性別多樣性;
特斯拉向波多黎各捐贈巨型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用不間斷供電支援遭超級颶風瑪麗亞破壞的地區開展災后重建;
宜家為全球2萬名弱勢群體提供就業機會,其位于約旦的生產中心正積極雇用難民。
埃森哲數字服務大中華區總裁俞毅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在現在兩極化、兩元對立的情況下,表達立場對于企業來說更具迫切性” 。
目前,全球民眾在眾多議題上存在分歧,企業正紛紛用表達立場的方式來讓自身的客戶群體的特質更為集中,使商業策略更加聚焦。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曾解釋他公開聲援同性戀婚姻和反對宗教自由恢復法案的原因是“公司只不過是一群人組成的團體。因此,所有的公司也應有其各自的價值觀。身為公司的CEO,我有責任和義務確立企業價值觀,并以身作則!
如今,全球范圍內的品牌策略都有極端化的雛形出現,俞毅認為,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是一把雙刃劍。
在調查中,埃森哲發現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與自身價值觀相符的品牌,服裝企業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化妝品牌美體小鋪 (The Body Shop) 以及鞋履品牌湯姆布鞋(TOMS)之所以大受歡迎 ,是因為這些企業讓消費者獲得了價值認同感。
另一方面,企業選擇立場并發聲必須謹慎,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口號,單靠講故事的營銷手段無法幫助公司走得長遠,甚至一不小心會適得其反。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將自己的立場、價值觀滲透到員工招聘、績效標準、組織管理等方方面面。
(來源:界面新聞)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