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成立3年的拼多多上市,2個交易日上漲約
30%,一躍成為國內第七大互聯網公司,僅次于BAT三巨頭和小米、京東、網易,市值等于京東的一半。
從體量上看,這個規模絕對是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的雙重勝利。曾經,小米上市的時候,
迅速躋身BAT第一方陣,成為老四,在國內互聯網公司中可謂“大佬”。同時,在國際市場上也是風光無限,傳統的手機制造商諾基亞黯然退場、大舉進軍印度市場……
只是,這一次改寫歷史的機會換到了拼多多的手上。那個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各領風騷數百年啊。
首先呢,恭喜黃先生,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就取得這么大的成就,不斷實現了自己財富和事業的大爆發,更重要的是,締造了一個商業的神話。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平凡的拼多多,可以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商業成就?他背后的商業邏輯是什么?
那么,接下來的這個部分我就來說說拼多多的購物體驗吧。
我在拼多多有過兩次購買經歷,以后就不購買了,因為質量——太——差了。這是我極為吐糟的一點,也是我對拼多多未來發展模式的擔憂。畢竟,低端產品的可替代性總是那么大。
那么,為什么拼多多質量,卻能呈現幾何級的爆炸增長呢?
我覺得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病毒式營銷。我當時為什么會去嘗試在拼多多買東西,就是樓宇廣告鋪天蓋地的撒下來。只要一走到電梯門口,就會聽到一段魔性廣告:“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整個就是一段邪性,通過不斷地強制性灌輸達成營銷效果。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你有沒有在微信群里面突然之間看到朋友推送的一條消息,
熟悉吧,砍完一個又一個,不砍還不行,里面有人請在。你不幫他砍價,他會覺得你不幫他忙。殊不知,拼多多用的都是極低的成本換取了極大地營銷效果。如果你選擇砍價,就必須關注公眾號,然后接下來就是鋪天蓋地的營銷廣告,搞得你不勝其煩,熟悉吧?
第二、就是低價。本來嘛,這個原因不能算是優勢,頂多算是一個特色。我們的偉大導師都說了,價值高的產品凝聚了更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走高附加值路線也一直被奉為圭臬。
你敢賣便宜貨,那你絕對就是水貨、次貨的代名詞。所以,一般的商家都不愿意走低價
路線,弄得不好,那可就是賠本賺吆喝啊。
可是的可是,人家就是靠低價來吸引人的,這又是為什么呢?
說白了,現在的窮人太多了,居民的收入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誰也沒有多余的錢投入到消費領域中去。只要東西便宜,我就買買買,這個邏輯沒錯吧?
我們的錢都到那里去了,這個就不用我多少了吧,咳咳,都支持我們國家的金融系統去了哦。
這個判斷從拼多多的顧客群體分布就可以看出來啊,在一二線城市基本很少,受歡迎的,都是三四線的城市。因為,在那里,有著規模龐大的低收入消費人群。這一幕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農村包圍城市啊!
所以說,拼多多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原因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時代背景,那就是大家都喜歡買便宜貨啦!
文章的最后呢,希望拼多多能夠在上市后轉變營銷策略,把產品質量做上來,贏得客戶的信任才是根本。
從歷史的發展進程看,我黨最終也是告別延水河,來到西柏坡。拿下城市還是最終的關鍵啊。
(來源:今日頭條)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