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召開的“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陶永接受紅星資本局等媒體的專訪。他對紅星資本局表示,我國機器人行業多個方面的核心技術還需加大力度攻關,一些專精特新企業已經在關鍵環節實現“自主研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陶永
機器人行業已步入“戰略高地布局戰”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去年底,《“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相繼印發,也意味著“十四五”期間我國機器人行業將駛入“高端化車道”。
陶永認為,機器人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核心裝備,它也是智能工廠不可或缺的部分,相關規劃的誕生意義重大。“發展規劃不光是從研發的角度,包括產業鏈核心零部件配套自主可控,包括一些重點的產業領域、行業領域都提到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是我國機器人產業自立自強、換代跨越的戰略機遇期。
陶永介紹,從全球角度看,世界各國都在紛紛加大高端機器人核心技術的支持力度,從產業規模頂端的爭奪上也愈演愈烈,機器人行業已經步入“戰略高地布局戰”。
“機器人對相關行業的轉型升級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陶永指出,比如工業機器人領域,隨著可靠性提高、成本降低,企業在使用機器人時越來越劃算;在服務機器人行業,也因疫情加速了發展推動,比如無接觸配送機器人,甚至在大健康領域也有滲透。
“從需求層面上看越來越迫切,同時機器人技術也帶來了一系列輻射帶動作用,它對制造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特別重要。”陶永說。
專精特新重自研
機器人零件多數實現“國產替代”
“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5%。“雖然現在我國機器人在快速發展,但有些核心技術并沒有完全突破。”陶永說,像視覺識別、交互運動的控制、末端抓取、智能操作等,很多方面還需要加大研發力度。
陶永舉例,我們往往希望機器人“像人一樣”,可以抓杯子、開門,或者搬東西,實際上這方面的技術難度挑戰極大。“雖然有企業也推出了仿生機器人,但是我們感覺更多還是一個演示驗證的平臺,實用化難度很大,現在機器人更多還是在某些專用領域的使用。”
陶永還提到了專精特新企業在機器人行業起到的作用。“成本比國外低,性能不比國外差,服務比國外更及時,所以現在很多國產機器人都采用了國產零部件。”
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也在走“自研”之路。“比如專精特新小巨人‘遨博智能’,也是國內協作機器人龍頭企業,他們的控制器就是自研,伺服電機驅動器也逐漸從國外采購變成國產。除了一些專用芯片外,目前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在很多環節都實現了國產替代。”
據陶永介紹,目前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校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除了高校的成果轉化外,有些專精特新企業也會和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對關鍵技術聯合攻關。
陶永認為,政策層面應該從各方面鼓勵國產機器人,孵化平臺也應增加支持力度。“像成果轉化平臺、投融資平臺,如果國家可以再進一步加大對硬科技,尤其是機器人這塊的支持力度,可能有更多的企業或者成果能更好更快地實現轉化。”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