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上,城市現代化是“主戰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實現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府新區考察時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區”,從國家批復印發《總體方案》到編制出臺五年《行動計劃》,從“規劃圖”“路線圖”到“施工圖”“實景圖”,成都正揚帆快進,加快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和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
“成都這幾年越來越安逸了。”來自湖北的王玲,常用一口地道的成都話,表達對城市的熱愛。經過十幾年打拼,畢業后只身來蓉的王玲,如今已是成都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高管。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正為王玲和2100萬成都市民,帶來更多更安逸的變化。
大事記
2018年2月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成都時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2020年1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提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2020年12月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意見》。
2022年1月
國務院批復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明確建設方向和重點。
2022年2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
2022年5月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發布。
厚植生態本底
山水人城和諧相融
一個尋常的周末,王玲和老公經過位于天府一街的桂溪公園。兩人臨時起意入園遛彎,這里帶給他們不少驚喜:滿園的黃桷樹、香樟、小葉榕、銀杏等觀賞樹種造景別致,起伏有致的綠地間,色彩明艷的綠道曲折蜿蜒。占地1400余畝的公園,被周邊繁華建筑群環繞,環球中心和新會展中心矗立在公園兩角。天府大道居中橫越,原本硬朗的城市天際線,在這里也溫婉起來。
“回家一做功課,才知道現在成都的公園已經提檔升級,都是很有國際范兒的新型公園。” 全城增綠,讓“推窗見綠、出門見園”成為王玲和成都市民的生活日常。厚植綠色生態本底、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自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2月在成都首提公園城市以來,成都的諸多有益嘗試成效顯著。全環貫通的環城生態公園100公里一級綠道,被市民朋友親切地形容為一條“翡翠項鏈”,以往“城市中建公園”質變為“將全域建設為一座大公園”。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成都天府綠道體系已有機串聯全市1100多個各類公園,新建綠道395公里、累計建成5583公里,“百個公園”示范工程累計建成88個,“金角銀邊”場景營造108個,新建“口袋公園”13個,新增綠地2250畝,形成了“綠網千園”的生態格局。
公園城市不是單純的大建公園。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要解決的是城市空間布局問題,破解的是舊有城市發展建設“攤大餅”的頑疾。以城市功能為導向優化空間配置資源,成都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的“三個做優做強”路徑明確,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功能結構,整體提升城市功能。
宜居宜業之城
讓事業生活更出彩
“每次帶朋友逛成都,都會發現有很多好看好耍的新去處。”每年,王玲都要接待幾位來自外地的朋友,從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寬窄巷子、錦里,到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環城生態公園、東安湖體育公園……陪著朋友們一個不落逛了個遍。吸引他們的不只有這座城市的景致,更有景致里的成都式生活。
王玲每次陪朋友游玩的“節奏”是這樣的:入住市中心的快捷酒店,運營里程達558公里的軌道交通為主體的綠色出行體系,可以讓他們輕松地出行。“上午在環城綠道騎單車看城市風景,下午到官塘村逛川西民居耍非遺文創,晚上到沸騰小鎮吃火鍋美食,很舒服。”新晉網紅打卡地官塘村前身是個小村莊,沸騰小鎮以前不過是一處城郊閑置水塘。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為這些城市“舊顏”帶來進化靈感,也為城市高品質生活建設注入了強大活力。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打造、老舊小區改造,讓更多年輕人選擇回歸老社區,市井生活煙火氣更足。公共服務倍增工程,到2025年全市建成充(換)電站3000座、充電樁16萬個以上,具備建設條件的既有小區實現公用充電樁全覆蓋。新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80所,組建醫聯體161個,實現醫聯體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讓幸福成都更有質感。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把“人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標尺,讓這座城市成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機遇之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王玲一樣選擇成都、留在成都。
產業新機遇
大批“鏈主”聚集成都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之源,從事金融工作的王玲對此深有感觸。近年來,她所在的集團不斷邁上發展新臺階,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公司主要服務科技創新創業企業,先后扶持了極米科技、先導藥業、盟升電子等一批上市公司。”
這背后是成都產業發展大環境的不斷進階。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召開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出建圈強鏈。全面實施產業“鏈長制”,由市領導擔任“鏈長”,統籌資源要素,協同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在圈定的20個重點產業鏈中,既包括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等已經發展成為城市發展支撐的優勢產業,也將工業無人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著眼未來發展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囊括其中。大批“鏈主”企業,依據不同產業歸屬,在成都各特定區域形成聚集,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7月26日,四川今年引進的首個重大外商投資項目——空中客車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在雙流區正式動工,填補了中國航空產業鏈末端領域空白;29日,計劃總投資200億元的億緯鋰能成都動力儲能電池一期項目在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啟動建設;30日,成都市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重大產業化合作項目落地。
隨著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成都。2021年,成都凈增高新企業1701家,總量達7821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累計達14家,數量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構建智慧治理體系
市政基礎設施更趨現代化
城市在不斷“長大”,運行系統日益復雜,市民需求更趨多元。王玲的朋友李林年前有了購房打算,成都TOD首作——陸肖站的出現滿足了他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今年23個成都軌道TOD項目已摁下“加速鍵”,李林的購房計劃有了更多的選擇。
在成都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綠色出行體系里,另一個新鮮事物“地下綜合管廊”則被稱為城市的“生命通道”。成都有軌電車蓉2號線下方的IT大道地下綜合管廊,是四川省功能最全、復雜性最高、規模最大的雙層五艙斷面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沿線近6公里的電力、通信、燃氣、給排水等市政管線,轉移至管廊統一鋪設管理,城市地下空間大為節省,以往管道建設重復開挖和交通擁堵問題迎刃而解。
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讓市政基礎設施更趨現代化,城市的安全韌性水平也相應提升,引來重量級應急項目落地成都。2月28日,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落戶金堂淮州新城,這是國內六大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之一。緊隨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步伐,成都成立智慧蓉城研究院,建設智慧蓉城運行中心,構建啟用三級智慧蓉城運行管理平臺。成都打造的公園城市“最強大腦”,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敏捷治理、科學治理水平,“微網實格”智慧治理機制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正一步一個腳印,從“首提地”向“示范區”奮進,以綿延三千年的城市煙火和一個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可期未來,為中國探索構建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提供范本貢獻經驗。
2013年
1月16日
一汽大眾成都基地全面建成,同時在一汽大眾等龍頭企業的助推下,成都國際汽車城的整車年產能突破100萬輛。
6月6日至6月8日
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在成都市舉行。這是《財富》全球論壇繼在上海、香港、北京后第四次在中國舉辦,也是首次在中國西部城市舉辦。論壇主題是“中國的新未來”,議題包括中國世紀、資源解決方案、創新與科技、金融與經濟復蘇等,論壇吸引全球600多位跨國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及世界知名政治家和學者會聚成都。
9月16日至9月17日
由成都市政府和亞太旅游協會(PATA)聯合主辦的2013PATA旅游交易會在成都市舉行。成都是繼北京、杭州之后成功申辦PATA旅游交易會的第三個中國內地城市,也是中西部地區的第一個城市,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會。
9月24日至9月26日
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成都市舉行。這是世界華商大會時隔12年再次回到華商的故鄉中國舉辦。大會期間,成都市簽約戰略協議3個,重大投資促進項目47個,簽約金額336.38億元。
10月14日
成都高新區以全國最高分107.14分的優異成績,通過國家高新技術標準化示范區驗收。至此,成都高新區在自主創新發展道路上再添一個重量級驅動力,成為國家級高新區中唯一的國家高新技術標準化、全國知名品牌、國家知識產權的“三示范區”。
來源:成都生態環境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