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征。
5月17日,2023中國電博會暨軟博會企業家論壇在青島舉行。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以“領航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新格局”為主題發表了開幕致辭。王一鳴認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正在重新定義產業生態,重塑數字經濟發展格局。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征。他提出了四點需要關注的趨勢,同時也就未來一個時期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提出需要把握的戰略重點和路徑。1.有四個方面的趨勢需要關注:人工智能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字化轉型正在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正在加快構建;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2.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產業數字化的難點,也是必須突破的關鍵點。3.在終端產品領域,比如移動終端、通信設備、5G等,已經形成了比較強的競爭力,但承載關鍵核心技術的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等中間品,依然是短板。4.我們現在到了非常重要的階段,面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的卡點,要瞄準傳感器、量子信息、集成電路、關鍵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新材料等戰略性領域,加強科技攻關。特別是要突破端邊云計算、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持續推進高端芯片、智能傳感、關鍵基礎軟件等領域的迭代創新應用,夯實數字科技的基礎。5.面向未來,需要明確今后一個時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和路徑:要加快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突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題;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應用向縱深拓展;實現數字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強。
以下為王一鳴的演講實錄,有刪減:
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網絡互聯的移動化、泛在化,信息處理的高速化、智能化,計算技術的高能化、量子化,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融合發展,正在重新定義產業生態,重塑數字經濟發展格局。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征。第一,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深度融合,構建人-網-物的互聯體系和泛在的智能信息網絡,推動人工智能向自主學習、人機協同增強智能和基于網絡的群體智能方向發展。這也在改變產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生態。最近,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誕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向各個領域廣泛滲透,應用場景日趨多元化,必將催生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新業態。而5G的規模化應用,使得人工智能的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為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模式,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第二,數字化轉型正在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展。本世紀以來,我國消費領域的互聯網平臺企業發展尤為活躍,阿里、騰訊、百度、美團、滴滴等電商平臺促進了供需的時空匹配,降低了交易成本,釋放了巨大的消費潛能。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向制造領域的滲透擴散,先進的傳感技術、數字化設計制造、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系統日趨廣泛地運用,制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流程、企業管理,乃至用戶關系,都呈現了智能化發展趨勢。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企業的物理邊界日趨模糊,制造業的形態深刻變革。數字化轉型向制造領域擴張,既為我國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開辟了更大空間,也對技術創新能力、數字基礎設施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正在加快構建。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促進了生產組織和社會分工向網絡化、扁平化、平臺化轉變,也推動了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加快形成。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雙跨的平臺增加到28家,新增了72家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平臺連接的設備超過8100萬臺(套),工業APP數量超過60萬個,服務的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形成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應用模式。工業互聯網對制造企業的賦能、賦值、賦智的作用日益凸顯,正在作為一個新的生產方式登上歷史的舞臺。第四,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數字技術與能源技術的融合,推動了化石能源的清潔化、清潔能源的規模化和能源服務的智能化,促進了能源技術向綠色低碳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加快能源結構從高碳向低碳轉變。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實時采集運行數據,精細管理工業企業工藝、制造、物流等各環節,強化數據的分析和價值挖掘,實現精準的預測需求、設備遠程監測和能耗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生產。有研究認為,數字技術可以減少20%以上的碳排放。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平衡,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明顯滯后;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應用仍需要向縱深拓展,數字技術領域原創能力不強,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在終端產品領域,比如移動終端、通信設備、5G等,已經形成了比較強的競爭力,但承載關鍵核心技術的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等中間品依然是短板。

來源:視覺中國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數字經濟將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主線,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按照趨勢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10%,數字化轉型引領經濟發展能力將大幅提升,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將明顯增強,數字經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也將大幅躍升。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未來需要明確今后一個時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和路徑。我覺得也有四個方面:第一,要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正在邁向全面擴展期。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打造一體化的數字平臺,強化全業務、全環節、全流程的數據貫通和業務協同,提升企業運行的整體效率。鼓勵和支持“鏈主”企業,立足自身優勢,開放數字化資源和能力,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鏈的整體效率和競爭力。同時,還要加快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型融合性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智能制造單位、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建設,實現全要素、全環節的動態感知、互聯互通、數據集成和智能管控。持續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的生態。力爭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化生產。第二,要突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產業數字化的難點,也是必須突破的關鍵點。受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制約,中小企業數字化面臨多重困難,主要是四個方面:前期設備更新和生產流程再造投入高,不愿轉;企業難以估算轉型的預期收入,不敢轉;涉及商業秘密的數據安全難以保障,不想轉;企業缺乏信息網絡技術專業人才,不會轉。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通過培育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業服務商,推廣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解決不愿轉的問題;依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樹立具有行業代表性的數字化轉型標桿,解決不敢轉的問題;健全完善數據安全監管體系,保障中小企業的數據資產權益和涉及商業秘密的數據安全,解決不想轉的問題;加強對中小企業專業技能人才培訓,特別是培養一批既懂生產工藝又熟悉信息網絡技術的技能人才,解決不會轉的問題。第三,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應用向縱深拓展。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載體。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工程,加快建設覆蓋制造業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包括一批跨行業領域的綜合性平臺、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性平臺,以及面向特定技術和場景的專業性平臺。加快工業互聯網的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形成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生態。推廣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形成工業互聯網與5G網絡建設的良性互動。圍繞汽車、鋼鐵、裝備制造、石化、電子信息、醫藥醫療等領域,推進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促進行業提質增效。推進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體系建設,創建一批工業互聯網示范區。目前,我國既有基于傳統制造業基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比如:家電制造業的海爾卡奧斯,工程機械行業的徐工漢云,鋼鐵行業的寶信軟件等,它們的優勢在于對工業機理、經驗的沉淀非常豐富,對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理解更為充分。同時,也有基于消費互聯網基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比如騰訊的WeMake、百度開物等,它們的優勢體現在具備ICT(信息通信技術)行業多年的實踐和積累,服務制造業場景的信息和通信設備的生產運維能力比較強。從發展趨勢看,我們既要鼓勵源于消費互聯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向上游制造領域逆向擴展延伸,也要鼓勵源于傳統制造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向下游拓展滲透,進而形成從制造、流通到消費、服務的全鏈條數字化平臺。第四,實現數字經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新是第一位的,我們現在到了非常重要的階段,面臨一些關鍵技術的卡點,所以要瞄準傳感器、量子信息、集成電路、關鍵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新材料等戰略性領域,加強科技攻關。特別是要突破端邊云計算、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持續推進高端芯片、智能傳感、關鍵基礎軟件等領域的迭代創新應用,夯實數字科技的基礎。同時也要推動行業內的企業、平臺企業、數字服務企業跨界創新,打造多元化參與、網絡化布局、市場化運作的創新生態,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供給能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就如同任正非先生說的那樣,我們已經到了無人區。需要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減少選擇性政策的“擠出”效應,避免簡單以企業規模、盈利狀況、專利數量等條件設置門檻,使得我們的創新生態不斷孕育和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創新型企業,能夠涌現出更多的新面目,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青島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一線城市。2020年青島發布《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來,從加強要素資源供給、集聚數字經濟人才、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培育數字經濟生態、加大項目扶持力度等方面發力,不斷集聚數字創新資源,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生態。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青島確定了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迭代升級的發展路徑,提出了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目標,正在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的生態體系,推動青島工業互聯網產業后來居上、異軍突起,特別是卡奧斯連續四年獲得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首位;全市的燈塔工廠增加到3家,居全國第二位;有三家企業入選國家首批數字領航企業,全市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8.3%。這些都是青島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標志。面向未來,青島將塑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特別是青島正在實施“工賦青島”的行動,建設一批標桿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燈塔工廠、智慧園區,引領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同時也在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產業發展,突破發展傳感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關鍵性領域,推進5G高清視頻實驗園、浪潮大數據產業園、元宇宙產業創新園的建設。青島在加快完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成千兆寬帶、萬物互聯的數字經濟發展新底座,提升國家E級超算中心的算力水平,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山東分中心的二期建設方面,將為未來青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我們有理由期待,青島在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中將勇立潮頭,在產業數字化迭代升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發展等方面走在前列,實現建設世界互聯網之都的既定目標,領航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新格局。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